时代庄园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799|回复: 15

求解,求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3-19 19: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求解,求教

谁知道什么叫“大楚兴,陈胜王”?有什么典故?什么意思?让我理解可就歪了。赵好奇,帮帮忙吧,你要是姓陈我就理解对了。那大楚呢?你湖北人?我知道陈胜是个人,造反派的头头吧?不还有一吴广呢吗?对了,月亮里还有一吴刚呢!到底咋回事呀?你要真姓陈,我起一网名叫“王服陈”好不好?[em23][em23]
发表于 2004-3-19 19: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匿名  发表于 2004-3-19 19:25:01
三十六计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有用者,不可借①;不能用者,求借②。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③。

    【注释】

    ①有用者,不可借;意为世间许多看上去很有用处的东西,往往不容易去驾驭而为已用。

    ②不能用者,求借:此句意与①句相对言之。即有些看上去无什用途的东西,往往有时我还可以借助它而为己发挥作用。犹如我欲“还魂”还必得借助看似无用的“尸体”的道理。此言兵法,是说兵家要善于抓住一切机会,甚至是看去无什用处的东西,努力争取主动,壮大自己,即时利用而转不利为有利,乃至转败为胜。

    ③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语出《易经.蒙》卦。蒙,卦名。本纷是异卦相叠(下坎上艮)。本卦上卦为艮为山,下卦为坎为水为险。山下有险,草木丛生,故说“蒙”。这是蒙卦卦象。这里“童蒙”是指幼稚无知、求师教诲的儿童。此句意为不是我求助于愚昧之人,而是愚昧之人有求于我了。

    【按语】

    换代之际,纷立亡国之后者,固借尸还境之意也。凡—切寄兵权于人,而代其攻宁者,皆此用也。

    【解析】

    历史上常有这种情况,在改朝换代的时候,都喜欢推出亡国之君的后代,打着他们的旗号,来号召天下。用这种“借尸还魂”的方法,达到夺取天下的目的。在军事上,指挥官一定要善于分析战争中各种力量的变化,要善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有时,我方即使受挫,处于被动局面,如果我方善于利用敌方矛盾,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也能够转被动为主动,改变战争形势,达到取胜的目的。

    【探源】

    借尸还魂:原意是说已经死亡的东西,又借助某种形式得以复活,用在军事上,是指利用、支配那些没有作为的势力来达到我方目的的策略。战争中往往有这类情况,对双方都有用的势力.往往难以驾驭,很难加以利用。而没有什么作为的势力,往往要寻求靠山。这个时候,利用和控制这部分势力,往往可以达到敢胜的目的。

    秦朝实行暴政,天下百姓“欲为乱者,十室有五。”大家都有反秦的愿望,但是如果没有强有力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也就难成大事。秦二世元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边。当这些戌卒走到大泽乡时,连降大雨,道路被水淹没,眼看无法按时到达渔阳了。秦朝法律规定,凡是不能按时到达指定地点的戌卒,一律处斩。陈胜、吴广知道,即使到达渔阳,也会误期被杀,不如一拼,寻求一条活路。他们知道同去的戍卒也都有这种思想,正是举兵起义的大好时机。

    陈胜又想到,自己地位低下,恐怕没有号召力。当时有两位名人深受人民尊敬,一个是秦始皇的大儿子扶苏,温良贤明,已被阴险狠毒的秦二世暗中杀害,老百姓却不知情,另一个是楚将项燕,功勋卓著,爱护将士,威望极高,在秦灭六国之后不知去向。于是陈胜,公开打出他们的旗号,以期能够得到大家拥护。他们还利用当时人们的迷信心理,巧妙地作了其它安排。有一天,士兵做饭时,在鱼腹中发现一块丝帛,上写“陈胜王”(这个王字是称王的意思),士兵大惊,暗中传开。吴广又趁夜深人静之时,在旷野荒庙中学狐狸叫,士兵们还隐隐约约地听到空中有“大楚兴,陈胜王”的口号。他们以为陈胜不是一般的人,肯定是“天意”让他来领导大家的。陈胜、吴广见时机已到,率领戍卒杀死朝廷派来的将尉。陈胜登高一呼.揭竿而起。他说:我们反正活不成了,不如和他们拼个你死我活,就是死,也要死出个样儿来。于是,陈胜自号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占大泽乡,天下云集响应,节节胜利,所向披靡。后来,部下拥立陈胜为王,国号“张楚”。

    【故事】

    赤壁大战之后,刘备势力增强,但还不雄厚。他和孙权都把眼睛盯住四川,那里地理位置好,资源丰富,是个可以大展宏图的好地方。但是,曹操统一中原的决心已定,虎视眈眈,牵制住了孙权的力量。刘备、孙权一时都对四川无法下手。公元215年,曹操进攻汉中,张鲁降曹。益州刘璋集团形势危急。这时,刘璋集团内部争权夺利,分崩离析。刘璋深怕曹操进攻四川,心想,不如请刘备来,共同抵御曹操。刘备得讯,喜不自胜,正中下怀,这不正是他进军四川的大好时机吗,他派关羽留守荆州,亲自率步卒万人进入益州。刘璋推举刘备为大司马领司隶校尉,自己为镇西大将军兼益州牧。

    刘备、刘璋的这段“蜜月”肯定长不了。一日,刘备接到荆州来信,说曹操兴兵侵犯孙权。刘备请刘璋派三万精兵、十万斛军粮前去助战。刘璋怕削弱了自己的力量,只同意派三千老兵出川。刘备乘机大骂刘璋:我为你抵御曹操,你却吝惜钱财,我怎能和你这种人合作共事!于是向刘璋宣战,乘胜直捣成都,完成了占领四川的计划。刘备就是借刘璋这个“尸”,扩充了实力,占据了四川,为以后建国打下了基础。
 楼主| 发表于 2004-3-19 19:34:10 | 显示全部楼层
哇!借尸还魂!好奇你说是好意还是坏意?我要不要找商家去理论?要不你帮我圆圆?要真是坏意,我就要维权了!什么事呀!一会我再好好看看楼上的文章!没完!
发表于 2004-3-19 19:3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匿名  发表于 2004-3-19 19:50:24
好你个鬼!
发表于 2004-3-19 19:57:09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好!
发表于 2004-3-19 20: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楚兴,陈胜王

陈胜字涉,阳城人。吴广,字叔,阳夏人也。胜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然甚久,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胜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秦二世元年秋七月,发闾左戍渔阳九百人,胜、广皆为屯长。行至蕲大泽乡,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斩,胜、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不得立,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在。今诚以吾众为天下倡,宜多应者。”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胜、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鱼腹中。卒买鱼享食,得书,已怪之矣。又间令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构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指目胜、广。
发表于 2004-3-19 20:55:5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   泽   乡   起   义

    公元前二九年.即秦二世元年,在蕲县大泽乡(今安徽宿县东南西守 坡公社涉放台一带)。爆发了到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陈胜是这次农 民起义的领袖。

  陈胜又名陈涉,阳城(旧城在今河南省县封县东南的告成镇)人,雇工出 身。秦二世元年七月,秦朝统治者征发贫苦农民去屯守渔阳进县(在今北京 密云县西南)。陈胜也被征发去了。他同九百个被征发的贫苦农民走到蕲县 的大泽乡。不料遇到大雨,道路不通,被迫停留,误了到达渔阳的期限。按 照秦朝的法律,这是要被杀头的。陈胜和另一戍卒吴广(阳夏人,阳夏即今 河南省太康县)就在一起商量,认为“天下苦奉久矣”,与其等着被处死, 不如“死国”(即为国家大事而死,为起义而死)。计议已定,他们便去找一 算卦的卜问吉凶。这位算卦先生也非常痛恨暴秦,有意鼓动说:“你们举大 事一定能成功。”还建议他们要借助于神的力量。

  陈胜、吴广暗暗用朱砂在—块白绸上写了“陈胜王”三个字,塞到鱼 的肚子中去。戍卒们烧板做菜的时候,从鱼肚里发现了这块白绸布,大为诧 异:“难道神要陈胜当王吗?”因为这里过去是楚地,当初秦派老将王翦率六十万大军攻打楚国,破楚军手蕲,杀楚将项燕,这里的人民很怀念楚国,痛恨秦国,为了激起人民反秦的精绪,吴广又在夜间溜到附近的荒庙中去,燃起篝火,并学着狐狸的声音叫道;“大楚兴,陈胜王。”戍卒们在夜间听到“狐狸”的叫声,又看到荒庙中的篝火,更加惊异。历史上有名的“血腹丹书”和“篝火狐鸣”的故事,就是这样传开的。

  

 楼主| 发表于 2004-3-19 23:35:4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了,回头我再好好琢磨琢磨。我看东西一目一百多行,对敏感词汇很敏感,反正不是诈尸的意思就成。赵好奇已经权威注解了,是:改革开放,生的伟大。八个字!就是假古文!造字那时就算出我要买砖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时代庄园社区 ( 京ICP备07504179号-1 )

GMT+8, 2025-5-11 04:54 , Processed in 0.01374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