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庄园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351|回复: 5

唐山大地震背后的真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15 01:27: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v.youku.com/v_show/id_ca00XMTAwNjY1NjA=.html
http://v.youku.com/v_show/id_ca00XMTAwNjc0NjA=.html

上、下。
时间很长,耐心看下去,尤其是下的下半部, 对20多年后今天的假设不信言中。

为唐山和四川地震中逝去的人们默哀祈祷!
几十万鲜活生命换来的血的教训能否让我们沉思和改变?

[ 本帖最后由 Thorn 于 2008-5-15 02:11 编辑 ]
发表于 2008-5-15 12:24:35 | 显示全部楼层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为地震死去的孩子们而作

孩子
快抓紧妈妈的手
去天堂的路
太黑了
妈妈怕你
碰了头

抓紧妈妈的手
让妈妈陪你走
  
妈妈

天堂的路
太黑
我看不见你的手
自从
倒塌的墙
把阳光夺走
我再也看不见
你柔情的眸
  
孩子
你走吧
前面的路
再也没有忧愁
没有读不完的课本
和爸爸的拳头
你要记住
我和爸爸的摸样
来生还要一起走
  
妈妈
别担忧
天堂的路有些挤
有很多同学朋友
我们说
不哭
哪一个人的妈妈都是我们的妈妈
哪一个孩子都是妈妈的孩子
没有我的日子
你把爱给活的孩子吧
  
妈妈
你别哭
泪光照亮不了
我们的路
让我们自己
慢慢的走
妈妈
我会记住你和爸爸的模样
记住我们的约定
来生一起走
发表于 2008-5-15 14: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山大地震背后的真相
http://v.youku.com/v_show/id_ca00XMTAwNjY1NjA=.html
http://v.youku.com/v_show/id_ca00XMTAwNjc0NjA=.html

上面这两个地址的内容已被删——我们非常抱歉,优酷网未能找到您所访问的地址。该视频可能已经被会员删除或者因为违反使用协议被网站删除

有谁已把内容拷贝下来了?
发表于 2008-5-15 17:53:1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師小時後教我們的,其實是錯的喔!!請看附件圖檔,你們就知道為什麼了~

正好可以相呼應,更具震撼力及說服力,血淋淋的歷史的教訓印證了文章的內容。
地震來時,你躲在哪裡?老師教的是錯的!!
也許你已讀過,再提醒你一次:地震來時,你躲在哪裡?
如果你依照小時候老師教我們的方法乖乖躲在桌子底下,床舖底下,那麼,我必須告訴你,你的傷亡率,高達百分之九十八!!
那該怎麼辦?美國國際搜救隊長教你正確的躲避位置。
正確的地震保命法--轉載道格卡普是美國國際搜救隊長,自一九八五年至今,他及他的隊員己參與全世界七十九次重大災難的救災工作,他曾經爬進近七百棟因為地震、爆炸而嚴重倒塌的建築物內搜查受困的生還者以及罹難者的遺體。
除了參與兩年前日本神戶大地震及美國奧克拉荷馬市聯邦大樓爆炸案救授工作,十二年來國際新聞中的重大災難救災,他都沒缺席。
本月十九日他離華前,除了中華民國搜救總隊邀他演講,美國在台協會、加拿大駐華經貿辦事處也邀請他,為美、加外交官員傳授在建築物倒塌時如何求生。
國人從小到大,在防震演習中,老師總是叫學生躲在課桌下,道格得知這點後,很焦急地一再呼籲:不要躲在桌子、床舖下,而是要以比桌、床高度為低的姿勢,躲在桌子床舖的旁邊。
他以先前和土耳其政府、大學合作拍製的地震逃生錄影帶,說明不要躲在桌下避震的道理。透過土耳其政府協助,製作單位爆破一棟廢棄大樓,模擬地震時建築物倒塌的情形,工作人員先依據「常識」,在桌子床舖等家具旁,同樣放置十具模特兒,炸藥引爆後大樓變成斷坦殘壁,他和搜救隊員依予找到二十具模特兒,在桌床下的十具模特兒,有八具被壓成全毀,其中一具甚至頭、身、腳斷成三截;他放置的十具模特兒,則全部安好無事,他解釋,建築物天花板因強震倒塌時,會將桌床等家具壓毀,人如果躲在其中,後果不堪設想,如果人以低姿勢躲在家具旁,家具可以受倒塌物品的力道,讓一旁的人取得生存空間。
道格說,即使開車時遇到地震,也要趕快離開車子,很多地震時在停車場喪命的人,都是在車內被活活壓死,在兩車之間的人,卻毫髮未傷(此段話引圖片說明):強烈地震發生時,如果你正在停車場,千萬不要留在車內,以免垮下來的天花板壓扁汽車,造成傷害;應該以臥姿躲在車旁,掉落的天花壓在車上,不致直接撞擊人身,可能形成一塊『生存空間』,增加存活機會...。
他很慎重地對在場的一百多位我國搜救隊員說,搜救隊員必要在地震中先能自己求得生存,只有活下來,才能拯救他人性命。
他說,希望大家告訴大家,只要傳播這麼一點求生訊息,地震發生時,建築物內的傷亡率,可以由百分之九十,遽降為百分之二。
請大家傳閱,增加大家在災難發生時的生存機率,減少傷害,你關心你的朋友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

[ 本帖最后由 春光明媚 于 2008-5-15 18:00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发表于 2008-5-15 22: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用,谢谢春光!
 楼主| 发表于 2008-5-16 11: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山警示录 - 参见附件

我并不认为我是在解密——专访《唐山警示录》作者张庆洲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3.8秒,一场7.8级地震,将唐山夷为平地,242769人为此丧生。这是一个悲情恸哭的时刻,30年过去,唐山人对于这场灾难不愿说,没法说,那是每个家庭不忍触及的悲伤。
  唐山作家张庆洲也会为此失眠,他一直在以一个发问者的角色敲开地震专家的门,“震前预测到了没有?”“灾难可以不重演吗?”
  他并不觉得悲情对于直立行走的人类会更有益,有时甚至是有害的,因为你仍旧没有触碰到关键之处。他和他的《唐山警世录》只是在做一个总结,对于震前的历史,以及我们的得与失,他一直都坚信,“悲剧可以重演,但是生命不可以”。

   
我的录音机当中是一段长长的哭声
  
  记者:你为什么会做这样的一个调查?
  张庆洲:我没有在地震之后马上开始做这件事,而是从1998年才开始的,当时距唐山大地震已经20多年了。这时候一些人已经退休,也有一些已经离开了人世。我想,每一次大的自然灾害后面都有一个不解之谜,如果不抓紧做这个事情,也许我们将在鬼的世界里找寻答案。我们应该把这个事件记录下来,不能让历史留下空白。这个是我作为一个唐山籍的作家应该做的事情。
     
  记:你为什么想到从"漏报"这样一个角度来写?是因为有一个"深喉"吗?
  张:因为当时地震预测网是有预测的,而当地很多人之前是知道地震这么一回事的,却不知道向谁去证实,因此也都只是在传。我后来是有接到一个电话,向我说起这个事情,当然这只是一方面的原因。
  做这个调查难度很大,我也打过退堂鼓。毕竟这么大一个事件,你面临的是24万死者。我第一个调查的杨友林还比较顺利。但其它的人,无论是有功还是有过,都不愿太多谈及这件事。我的本意也不是说要穿越这二三十年的时空来让谁负荆请罪,我并没有这个意思。我们要怎么从这场地震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如果下次再有地震来临,我们怎么去避免,这才是我写这本书的目的。朝鲜战争打了三年死了多少人,20多万!而这场死亡如果发生在一天之内呢?我经历了这场地震,当时的情景用尸横遍野来形容,真的一点也不过分。
     
  记:你用发问将很多当事人带入了回忆的状态,有些往事应该让他们感到并不轻松,甚至是难堪。
  张:这里面有一个不得不提的人物,那就是河北地震局地震监测台的台长刘占武,我当时写他的时候,就在想要不要手下留情。他是第一个站出来的,比如当时在采访山海关一中的时候,他说,唐山地震监测网的人很厉害啊,我们专业的人都监测不到,他们为什么报的那么准。而且敢于写成书面的东西上报给上级,而且盖章了。我就问,那报给哪了?他说,报给我了。我问,那底现在还留着么?他说,都二十多年了,底没留着了。我说,那现在这件事还有谁知道。他说,谁也不知道了,就我自己知道。他说他这二十几年总有犯罪感,有负疚感。当时我对他的人格就有点敬仰。他是我采访这么多人当中,第一个站出来说"我错了,我有负罪感"的。
     
  记:当你面对真相,你会感到震惊?无力?还是像你刚才说的是平静?
  张:我的笔触是平静的,但是,你说我的内心能平静吗?当时心情怎么样?还没人这么问过我。我看到的第一个地震预报,是国家地震局地震预测大队的黄相宁的预测报告,因为他是国家地震局的地震科学家,当时我双手捧着那个很老旧的地震资料,也确实掂出了它的分量。因为从唐山大地震爆发的那一刻起,我觉得有好多好多的唐山人都在思考,这么大的大地震,相当于400颗原子弹,我们地震局就没有发现一点迹象吗?这个话题唐山人始终在研究。
  我记得我当时凝望着这个地震局地震预报,它那个是1970年7月4号报给国家地震局的一份,同时也报给国家地震局局长一份,一共是两份。我当时凝望着那个封面,它上面的字迹渐渐就模糊了。那天地震学家黄相宁先生他哭了,他是哭着给我讲述的。回来整理录音的时候,我发现里面有一段长长的哭声。我觉得那真是一个科学家的眼泪,那也是一个老人的眼泪。
  最震惊的是哪呢?是唐山二中地震科研小组他们的预测报告,他们有一张叫作地震曲线数据图,当时和这个图有关的三个人,其中有一个已经阵亡了,而其他两个人是在废墟中将它扒出来的,扒出来之后,这个图纸已经沾满了泥土,其中一个人对我说,你看看这个图纸吧,地震当天我们孩子还没埋,就把这个图纸扒出来了,我们觉得到时候交给国家供那些专家研究还会有点用。我真的很震惊。当时的场面就是,空气好像凝固了一样,让人喘不上气来,你刚才问我采访时心情如何,其实自从我两岁时父亲去世之后,我很少掉眼泪,而在这个唐山的采访当中我的心情非常沉重,几乎每采访一个地震观测站、地震观测台、观测点,每天晚上我都会失眠,这件事我还没向其他人讲过。
     
不善于总结过失,是我们最致命的伤
     
  记:与钱刚的《唐山大地震》相比,你关注更多的是在震前。
  张:是这样的,人民日报有一段评论说,钱刚那个是写的震后,我这个写的震前,两个合在一起就比较全面了。现在也有这种评论声音。但我并不这么看,他有他的视角,我有我的。当然他那个写得很出色。
  从创作动机上来说,我是想讨论唐山大地震如何避免重演。其主旨是青龙是怎么得到地震信息的,因为发生地震的不只是一个地区,青龙能做到的,为什么其他地方不能做到。还有关于矿井地震的问题,井下地震比上面轻,但是井下存在更大的风险。断风停水40分钟以上井下就会产生有害气体,而且井下有水淹没,你看开阑矿局这样的老矿啊,你上来都很难。但是为什么开阑没有得到地震信息,矿工的阵亡率只万分之七?另外还要看我们防灾备灾能不能做得更好。我的创作动机很简单,尽可能的减少地震给人带来的财产和生命损失。
  我的主旨就是避免唐山悲剧再次发生,所以你看我的书里有一章与主题无关的逃生实例。有的人说《唐山警示录》是一本解密的书,有的人说是一本大论文,说明地震是可报的。因为有很多人参与嘛,全体社会参与,在论证这么一个东西。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这也是这本书的争议所在。我觉得这并不是一本解密的书。
     
  记:很多人提起1976年的那场大地震,会生发出一种悲悯的情怀,但是我们对地震常识仍是无知的。
  张:确实是有很多人在谈论唐山地震的时候,没有关于求生这方面的意识。我甚至希望有媒体能够连载我最后这章的内容,我可以不要版权,免费连载。因为谁能保证以后没有大地震呢?哪怕是他们看了这些逃生方法之后,我们少了一个遇难者、一个截瘫、一个孤儿也好。唐山大地震死了24.2万人,人要死亡除非是击中了要害,一下子死去这么多人,它的几率是多少啊。唐山大地震爆发于凌晨3点42分,那个时候正是大家处于深度睡眠的时间。就是在这个时候,数以百万的人们被推向了绝境。而那些逃生的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逃生的呢?他们是在恐惧啊、无知啊、惊惶无措的情况下出于本能去逃生的。大家完全一点经验、一点技巧的没有,完全是出于本能去这么做。很多人本来不应该成为截瘫,最后却还是成为截瘫了。有很多人本不应该死的,我书里写了这么一段,我有一个朋友我没有提他的名字,他现在已经再婚了。当时地震之后,他以为他的妻子和儿女都已经死了,他就去救别人了。就是因为当时大家都不懂,所以才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死亡。所以关于如何逃生,这也应该是唐山大地震给我们一个很深刻的教育,也是我们对唐山大地震最好的纪念。
     
  记:你整本书最核心的地方,以及你写这本书的期待,其实就在于希望唐山大地震的悲剧不要再重演?
  张:是的。现在有些报纸、网络说我写这本书是一个解密的东西,其实当你看完我的整本书,你就会发现我写这个并不是为了什么解密。昨天晚上有一个记者采访我说,你们唐山人都很不愿去回忆那场地震。我就对他说,你知道为什么唐山人不愿去回忆往事,为什么采访唐山幸存者那么难么?唐山大地震死亡24.2万人,这就意味着家家户户都有亲人死于这场灾难。而这些死亡,和他们对地震的无知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唐山地震的幸存者不愿说、不想说也没法说。那些亲人和我们有说有笑的一起睡去了,一眨眼,有的人活着有的人就已经死去了。这是多么残酷啊。而且最残酷的是在于记忆。一记就是30年。所以很难采访到那些地震幸存者。
  我们都知道我们国家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在地震预报还不是很发达的这样一个环境里,确实很有必要让大家知道一些基本的知识。当时唐山大地震爆发,很多人都往屋里跑,以为是原子弹爆炸,以为是苏修扔原子弹,甚至有人以为是下雨,真的很可悲。当然其实在我写这本书的开始,也并没有这样的想法,而在我的采访过程中,才慢慢发现其实就是不懂,到现在也还是不懂。
  事件发生后不善于总结过失却是很致命的一点,而这一点也许就是我们直立行走的动物不断重复悲剧的原因之一。悲剧可以不断重复,生命却不能重复的。唐山大地震之后,很多国家和地区,像是土耳其、墨西哥、希腊、台湾921大地震,也都发生很多惨烈的地震灾害,每一次伤亡最多的动物,不是别的,就是我们直立行走的人。你知道,人是只有大脑在进化,身体其它都是在退化的。我们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是很渺小的。我们祖国的长城,千百年来一直是引以为豪、固若金汤的,然而在唐山大地震当中,有好几处就塌陷了,坍塌得一块一块的,你以为是固若金汤的东西,却也能被地震从从容容的这么穿越地球,受到摧毁。每一次大的自然灾害,我们人类都是最脆弱的。也许我这么说会很伤重,但是真的在面对大自然的时候,我们应该是保持一种敬畏的心态,而不是说,人类是自然的主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时代庄园社区 ( 京ICP备07504179号-1 )

GMT+8, 2025-5-11 04:08 , Processed in 0.01563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