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庄园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36958

大家好!有人需要《弟子规》光盘吗?友情赠送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6-9 17:0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刻薄挖苦的话,下流肮脏的话、粗俗的市侩习气,一定要杜绝戒除。
君子要文质彬彬,文就是表面我们的语言、神态、风度要跟我们的内心相应。内心是指内心充满了仁爱,对于圣贤人的憧憬、向往,所以语言、行为都效仿圣贤人,凡是这些圣贤人都不说不做的事情,我们绝对也不说不做,久而久之自己那种圣贤的风范就慢慢能够表露出来,人们看到也会很敬重你。
 楼主| 发表于 2011-6-9 17:06:35 | 显示全部楼层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对于自己没有观察真切的事,不要轻易乱说,对于自己没有明确了解的事,不要随便传播。

战国时代,魏国的太子被送到赵国的都城邯郸做人质,跟随着一起去的人员中包括了魏国的著名大臣庞恭。
在临行前,庞恭对魏王说:
“要是现在有个人跑来说,热闹的街上出现了一只老虎,大王您相不相信?”
“当然不相信!”魏王立刻答道。
“如果同时有两个人跑来,热闹的街上有一只大老虎,您相信吗?”庞恭又问。
“会怀疑,但一般不会相信,”魏王回答道。
“那么要是三个人异口同声的说街上有只老虎时,您会相信吗?”庞恭接着问
魏王想了一会儿回答:
“我会相信。”
于是庞恭就劝诫魏王:
“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议论我的人又不止三个。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 可是,庞恭走后,毁谤他的人太多了,庞恭陪太子回国,魏王果然没有再召见他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6-9 17:28:47 | 显示全部楼层

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别人要你做的事如果不大妥当,不能随便答应;如果信口答应了,无论做还是不做,都是你的错。
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着叫着要和母亲一块儿去。于是母亲骗他说:“乖孩子,待在家里等娘,娘赶集回来给你杀猪吃。”孩子信以为真,一边欢天喜地地回家,一边喊着:“有肉吃了,有肉吃了。”
孩子一整天都待在家里等妈妈回来,村子里的小伙伴来找他玩,他都拒绝了。他在墙根下一边晒太阳一边想象着猪肉的味道,心里甭提多高兴了。

傍晚,孩子远远地看见了妈妈回来了,他一边三步作两步的跑上前去迎接,一边喊“娘,娘快杀猪,我都快要馋死了。”

曾子的妻子说:“一头猪顶咱家两三个月的口粮呢,怎么能随随便便杀猪呢?”

孩子哇的一声就哭了。

曾子闻声而来,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以后,二话没说。转身就回到屋子里。过一会儿,他举着菜刀出来了,曾子的妻子吓坏了,因为曾子一向对孩子非常严厉,以为他要教训子,连忙把孩子搂在怀里。哪知曾子却径直奔向猪圈。
妻子不解地问:“你举着菜刀跑到猪圈里干啥?”
曾子毫不思索地回答:“杀猪”。
妻子听了扑哧一声笑了:“不过年不过节杀什么猪呢?”
曾子严肃地说:“你不是答应过孩子要杀猪给他吃的,既然答应了就应该做到。”
妻子说:“我只不过是骗骗孩子,和小孩子说话何必当真呢?”
曾子说:“对孩子就更应该说到做到了,不然,这不是明摆着让孩子学着家长撒谎吗?大人都说话不算话,以后有什么资格教育孩子呢?”

妻子听后惭愧地低下了头,夫妻俩真的杀了猪给孩子吃,并且宴请了乡亲们,告诉乡亲们教育孩子要以身作则。

虽然曾子的做法遭到一些人的嘲笑,但是他却教育出了诚实守信的孩子。曾子杀猪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他的人品一直为后代人所尊敬。
 楼主| 发表于 2011-6-9 17:2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说话吐字,发音要重,速度要慢;不要急急忙忙,不要含糊不清。
很多人常常会说:“我跟这位朋友聊天觉得很舒服。”就是他的言语态度适宜。有些朋友会说:“我跟这个人聊天,我的心跳就很快,静不下来,愈听愈慌张。”这就是讲话者的语速太快了。讲话太急躁,速度太快,听的人跟不上就会慌;或者你吐字、抑扬顿挫不清楚,很模糊,对方会听得很吃力,怕把你的话听错或者听不清楚,让自己失礼。讲话太慢了,听的人觉得心脏都快要停止了,这样也不行。所以,讲话的态度很重要,要怡吾色、柔吾声,讲话的语速要适中,不可太快也不可太慢。所以,凡事都要取其中庸之道,过与不及都不好。我们平常就要下功夫注意自己的言语速度,遣辞用句是否清晰。

    讲话的方法,是“凡道字,重且舒”,就是抑扬顿挫要表达出来。言语速度要“勿急疾,勿模糊”,不可太快,不可太慢。《弟子规》也提到“尊长前,声要低”,但是“低不闻,却非宜”。言语当中的中庸,尊长前不可以大声喧哗,但是跟尊长讲话也不能讲得太小声,让尊长问:“你说什么?”这样也是不礼貌。

    我们训练过孩子讲话吗?假如没有训练,突然他要去应征的时候,你一定会很着急孩子连话都不会讲。所以,表达能力要在日常生活中练习,当孩子跟你沟通,对你提出一些要求时,他讲得不清楚,就要纠正他:“再讲一次,你刚才讲得太快,要慢一点,妈妈没听清楚。”要求他不断去修正自己讲话的语速与抑扬顿挫。要有耐性的教导,很多讲话的习惯都是点点滴滴磨炼出来的。你能坚持耐性,孩子往后跟你讲话,就能调整到很平稳而且适中的状态。
 楼主| 发表于 2011-6-10 09:2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东家说长、西家说短,与自己无关的事,不要多管。
一代儒学大师董仲舒,自幼天资聪颖,少年时酷爱学习,读起书来常常忘记吃饭和睡觉。其父董太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了让孩子能歇歇,他决定在宅后修筑一个花园,让孩子能有机会到花园散散心歇歇脑子。
  第一年,董太公一边派人到南方学习,看人家的花园是怎样建的,一边准备砖瓦木料。头一年动工,园里阳光明媚、绿草如茵、鸟语花香、蜂飞蝶舞。姐姐多次邀请董仲舒到园中玩。他手捧竹简,只是摇头,继续看竹简,学孔子的《春秋》,背先生布置的诗经。
  第二年,小花园建起了假山。邻居、亲戚的孩子纷纷爬到假山上玩。小伙伴们叫他,他动也不动低着头,在竹简上刻写诗文,头都顾不上抬一抬。
  第三年,后花园建成了。亲戚朋友携儿带女前来观看,都夸董家花园建得精致。父母叫仲舒去玩,他只是点点头,仍埋头学习。中秋节晚上,董仲舒全家在花园中边吃月饼边赏月,可就是不见董仲舒的踪影。原来董仲舒趁家人在赏月之机,又找先生研讨诗文去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董仲舒的求知欲愈见强烈,遍读了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等各家书籍,终于成为令人敬仰的儒学大师。
 楼主| 发表于 2011-6-10 09:28:20 | 显示全部楼层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看到别人有好的品质,就要向他看齐;即使同他相差很远,只要努力,总会慢慢赶上他的。
隋朝画家展子虔,由于画技精湛,名望地位都很高,他画人物、鞍马,均能传神,尤其擅长于画北方奇伟壮丽的山水,能在不大的画面上描绘出视野开阔的自然景物,给人以咫尺千里之感,颇得人们的赞美。因此,他听到的都是赞美和恭维的话。时间一长,展子虔就飘然自得,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好的画家,也不把别的画家放在眼里。
同时代一个名叫董伯仁的画家,在画坛的地位也不算低,可是展子虔瞧不起他。其实董伯仁除了能画和展子虔差不多的人物、鞍马之外,尤其擅长画江南山水,在他笔下的亭台楼宇精细有致;山水树木秀丽柔美,形神兼备,别具一格。他听说展子虔狂妄自大,瞧不起人,很不以为然地说:“展子虔不过画些北方的秃山恶水,没有什么新奇之处,我还从来没有看到他画过一幅江南的美景呢!”
董伯仁的话,很快就传到展子虔的耳朵里。乍一听来,展子虔十分生气,继而一想,觉得也不无道理。于是取出董伯仁的画,仔细端详起来,并和自己的画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渐渐发现自己的画的确是雄健有余而潇洒滋润不足。展子虔这才心平气和,主动去见董伯仁,表示要向他学习,董伯仁深受感动,也表示要向展子虔学习。
      从此,见贤思齐的两位画家,都择善而从,以对方的优势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经常往来,一起切磋画艺,互相取长补短,终于成了挚友,两人的绘画技巧都有了新的提高。
 楼主| 发表于 2011-6-10 09:32:25 | 显示全部楼层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见到别人有坏的行为,就要自我反省;如果自己有错,就要加以改正;自己没做错事,也要引起警惕。
战国时期,楚国国势日益衰弱。楚襄王很信任州侯、夏侯、邬陵君和寿陵君这四个无德无能但又善于阿谀奉承的四人帮。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他对楚襄王说:“您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邬陵君和寿陵君又总是跟随着你。这四个人只知道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这样下去,楚国就危险啦!”
楚襄王听了,很不高兴,气骂道:“你老糊涂了?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来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地回答说:“我是觉得事情就要走到这个地步了,否则是不敢说这些话的。如果您还是一直宠信这几个人,楚国一定会灭亡的。您既然不相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去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么样?”
楚襄王同意了。五个月后,庄辛的预言不幸成为了现实。秦军大举进攻楚国,攻占了包括首都在内的大片国土。襄王只好弃都而逃,被困在城阳。
身处困境的襄王十分后悔当时没有听庄辛的劝谏,就派人去赵国召他回来。襄王惭愧地对他说:“寡人从前没有重视你的劝谏,以致遭到如今这等惨败,你看如何是好啊?”庄辛说:“俗话说得好,‘发现兔子,再放出猎狗,并不算晚。丢了羊后,及时把羊圈修好,也不算迟。’楚国现在虽然遭到比较大的打击,但实力还是比较强的,还拥有数千里的地方,只要全国上下发奋努力,是可以重整旗鼓的。”
襄王听了庄辛的一番话,精神不由为之一振,借助庄辛的智谋和才干,出兵回击秦军,收复了不少失地。
 楼主| 发表于 2011-6-10 10:55:25 | 显示全部楼层

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做人最重要的是品德、学问、才能、技艺,这些方面比不上别人,就要不断勉励自己,发奋努力追赶。
大教育家孔子是个善于学习的人,他勤思好学,不耻下问。有一次,孔子和学生们正在赶路,忽然一个小孩子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原来,这个小孩子正在路上用砖瓦石块垒一座“城池”呢。孔子叫那个小孩让路,而小孩却说:“这世上只有车绕城而过的,还没有把城池拆了给车让路的。”孔子想:确实不能把这孩子摆的城池当成玩具,我这样想,可孩子不这样想啊。我倡导礼仪,没想到让孩子给问住了。孔子十分感慨地对他的学生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孩子虽小,却懂礼仪,可以做我的老师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6-10 10:56:32 | 显示全部楼层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如果穿的不如人家漂亮,饮食不如人家丰美,心里也不要自卑难过。
阮咸是西晋著名的文学家,年轻的时候家里并不富裕,吃的穿的很平常,可是他在有钱人面前却泰然自若,一点也不自卑。当时有个风俗,就是每年七月初七,各家都要把自家的箱子打开,把箱子中的衣服拿到太阳下面晾晒。据说这样衣服不会被虫子咬。这一天,许多人家都在晒衣服,阮咸把自己的衣服也晾出来,这些人见阮咸晾晒自己的旧衣服,都来观看。但阮咸一点也不在意,他认为,富贵不是可以夸耀的资本,贫寒也不是耻辱,人活着关键在于他的德行和学识。
 楼主| 发表于 2011-6-10 10:57:33 | 显示全部楼层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听到别人说自己的过错就恼怒,听到别人说自己的好话就高兴,这样,坏朋友就会接近你,而有益的朋友就会离你远去。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比较兴盛的时期要数唐代的贞观年间了。这一段时期,边境安定,生产发展,文化发达,唐诗至今仍是我国诗歌的最高峰。唐太宗李世民最善于听取大臣们的建议,但是有时由于大臣的言语过于尖锐,他也有十分生气的时候。有一次,太宗从外边回来往寝室里边走边说:“气死我了!气死我了!我一定要把他杀了!”长孙皇后问他在生谁的气,太宗气愤地说:“还不是那个魏征!他天天在朝廷上当面指责我的不是,还当面顶撞我,气死我了。”长孙皇后听到后,马上换上朝服,走到太宗面前说:“恭喜皇上,贺喜皇上,一定有明主出现,臣子才敢直谏。”太宗听完后,怒气逐渐消了。正是由于魏征这样正直的大臣和长孙皇后的贤明,才有唐朝时期的盛世,这一时期政治开明,经济发达,社会安定,被后人称为“贞观之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时代庄园社区 ( 京ICP备07504179号-1 )

GMT+8, 2025-5-10 07:44 , Processed in 0.011693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