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庄园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36958

大家好!有人需要《弟子规》光盘吗?友情赠送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6-10 10:58:22 | 显示全部楼层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如果听到好话就感到惶恐不安,听到别人指出缺点就欣然接受,那么,正直诚实的朋友就会越来越亲近你。
宋璟是唐朝武则天时期的著名大臣,以刚正不阿著称。有一天,一个人转交给宋璟一篇文章,并对他说:“写文章的人很有才学。”宋璟是一个爱才之人,马上就读起这篇文章来,开始时他一边读一边赞叹:“不错,真是不错!应该重用。”可是读着读着,宋璟的眉头皱了起来,原来这个人为巴结宋璟,在文章中对他大加吹捧,这让宋璟很生气。后来,宋璟对送文章的人说:“这个人的文章不错,但品行不端,想靠巴结来升官,重用他对国家是绝对没有好处的。”因此就没有推荐这个人做官。 
 楼主| 发表于 2011-6-10 11: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无意中做了不好的事情就叫“错”,存心做不好的事情就叫“恶”。

曹操是三国时期人。他虽然野心很大,但却在自己统领的军队中留下了诚信的美名。
一次,麦熟时节,曹操率领大军去打仗。沿途的老百姓因为害怕士兵,都躲到村外,没有一个敢回家收割小麦的。
曹操得知后,立即派人挨家挨户告诉老百姓和各处看守边境的官吏,他是奉皇上旨意出兵讨伐逆贼为民除害的。现在正是麦熟的时候,士兵如有践踏麦田的,立即斩首示众,请父老乡亲们不要害怕。
老百姓开始不相信,都躲在暗处观察曹操军队的行动。
曹操的官兵在经过麦田时,都下马用手扶着麦秆,小心地蹬过麦田,这样一个接着一个,相互传递着走过麦地,没一个敢践踏麦子的。老百姓看见了,没有不称颂的。有的望着官军的背影,还跪在地上拜谢呢。
曹操骑马正在走路,忽然,田野里飞起一只鸟儿,惊吓了他的马。他的马一下子蹿入田地,踏坏了一片麦田
曹操立即叫来随行的官员,要求治自己践踏麦田的罪行。官员说:“怎么能给丞相治罪呢?”
曹操说:“我亲口说的话都不遵守,还会有谁心甘情愿地遵守呢?一个不守信用的人,怎么能统领成千上万的士兵呢?” 随即抽出腰间的佩剑要自刎,众人连忙拦住。
这时,大臣郭嘉走上前说:“古书《春秋》上说,法不加于尊。丞相统领大军,重任在身,怎么能自杀呢?”
曹操沉思了好久说:“既然古书《春秋》上有‘法不加于尊’的说法,我又肩负着天子交给我的重要任务,那就暂且免去一死吧。但是,我不能说话不算话。我犯了错误也应该受罚。”
于是,他就用剑割断自己的头发说:“那么,我就割掉头发代替我的头吧。”
曹操又派人传令三军:丞相践踏麦田,本该斩首示众,因为肩负重任,所以割掉头发替罪。
现在的人觉得剪头发是件很正常的事,可是,古代人认为:头发是从父母那里继承来的,随便割掉不仅大逆不道,而且还是不孝的表现。曹操作为封建社会的政治家,能够割发代首,严于律己,实属难能可贵。
 楼主| 发表于 2011-6-10 11:01:22 | 显示全部楼层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有了过错能够改正,就等于没有做过错事一样;假如犯了错却加以掩饰,那就等于错上加错。
司马光是宋朝的历史学家,他的著作《资治通鉴》是我国一部按年代顺序编写的伟大历史著作。
司马光小时候很聪明,好多人都知道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可是司马光也做过错事,挨过父亲的批评。有一次他跟姐姐一块剥核桃吃,核桃仁上那层薄皮吃起来有股涩味,却很难剥干净。姐姐叫他把核桃仁放在碗里,用开水泡了一会儿,薄皮变软了,很容易就薄出白白的桃仁了。司马光吃的很香,十分高兴。正当姐姐出去一会儿的时候,父亲进来了,看见司马光小手那么灵巧地剥着核桃皮,就问:“这是谁想出来的法子呀?”
“我想出来的!”司马光见姐姐不在屋,冲口就说了一句谎话。
“是吗?这法子真好!你是个聪明的孩子!”父亲高兴地夸奖了司马光几句。
正在这时,姐姐回屋来了,司马光的脸一阵红一阵白,很不自在。
父亲看出他的神情不对,就问他姐姐:“是谁想出剥核桃皮的这种办法?”
“是我跟一个丫鬟学的。她告诉我,用开水烫过的花生仁、核桃仁,上面的薄皮很容易去掉。”
司马光低着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父亲批评他不该这样说谎话,不该把别人想出来的法子说成是自己的。从此,司马光再也不说谎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6-10 11:0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世间所有的人都必须和睦相处,互相爱护,因为大家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同一块土地上。
传说古时候有一种两头蛇,人们都认为它不是吉利的动物,遇到它就会招来灾祸,活不长。所以许多小孩子吓得不敢提个“蛇”字,更加害怕自己碰上两头蛇。
孙叔敖是战国时期楚国著名宰相,他小时候却碰到过两头蛇。
那是一年春天,风和日丽,草长莺飞。大人们在田间地头辛勤耕作,孩子们在树下溪边高兴的玩耍。孙叔敖外出找小伙伴们一起游戏。忽然,一条蛇挡住了他的去路,他俯下身子仔细一看,不好,原来是一条两头蛇!长长的身子,摇晃着两个头,吐着一对红红的舌头,两只眼睛紧紧地盯着孙叔敖。孙叔敖年纪虽小,胆子却大,他捡起路边的一块大石头,瞄准蛇头狠狠地一砸,两头蛇动弹了几下就死了。他想:“可不能让两头蛇再给别人带来祸殃!”于是,就在路边挖了一个深深的土坑,把蛇埋了。
他回到家中,把看见两头蛇的事告诉妈妈。“我快死了,再也看不到妈妈了。”说着说着便大哭起来。母亲忙问:“那条蛇在哪啊?快带妈妈去看看。”孙叔敖说:“不能去,我怕别人再像我一样看见它,就把它砸死,然后埋到土里去了。”母亲听后,慈祥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安慰他说:“好孩子,不用怕,你有一颗善良的心,你爱天下所有的人,老天爷会保佑你的,不会让你死去的。”
后来,果真像妈妈说的那样,孙叔敖健康的成长,长大后还做了楚国的宰相。他办事总是想着天下穷苦的百姓,楚国人都称赞他爱民如子。
发表于 2011-6-10 13:0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6-13 12:45:1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各位好邻居的支持!
 楼主| 发表于 2011-6-13 13: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品行高尚的人,声望自然会高;人们敬重一个人,不是看他有没有好相貌。
“华而不实”一词即出自和阳处父有关的一件事情。
春秋时,晋国大夫阳处父出使到卫国去,回来路过宁邑,住在一家客店里。店主姓嬴,看见阳处父相貌堂堂,举止不凡,十分钦佩,悄悄对妻子说:“我早想投奔一位品德高尚的人,可是多少年来,随时留心,都没找到一个合意的。今天我看阳处父这个人不错,我决心跟他去了。”店主得到阳处父的同意,离别妻子,跟着他走了。一路上,阳处父同店主东拉西扯,不知谈些什么。店主一边走,一边听。刚刚走出宁邑县境,店主改变了主意,和阳处父分手了。店主的妻子见丈夫突然折回,心中不明,问道:“你好不容易遇到这么个人,怎么不服他去呢?你不是决心很大吗?家里的事你尽管放心好了。” 店主说:“我看到他长得一表人才,以为他可以信赖,谁知听了他的言论却感到非常讨厌。我怕跟他一去,没有得到教育,反倒遭受祸害,所以打消了原来的主意。”这阳处父,在店主的心目中,就是个“华而不实”的人。所以,店主毅然地离开了他。
 楼主| 发表于 2011-6-13 13:26:34 | 显示全部楼层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才干出众的人,名望自然就大。人们佩服一个人,不是看他会不会说大话。
隋朝时的王劭,年轻时就以博学多识而闻名。他因“才大”而受到隋文帝赏识,官至著作郎;又因“言大”而受世人唾弃。
隋文帝杨坚即位后,王劭曾被授予著作郎之职。后来母亲病逝,他辞职回乡,闭门谢客,专心致志要编修《齐书》。而当时隋朝的制度禁止私人编修史籍。隋文帝得悉王劭私自撰写史书后勃然大怒,没收了他的所有著述。但在亲览内容时,却发现王劭所著的《北齐》一书,记史翔实,文触严谨,大为赞赏。嗜好经史、博学多才的王劭竟因祸得福,被隋文帝任命为员外散骑侍郎,专职撰写文帝起居注。
王劭尽管有一肚子学识,但他却不是一个老老实实做学问的人。他另有一大本领,就是说大话,拍马屁。
    有一次,隋文帝做了一个梦,梦见他想爬上一座高山,但却怎么也爬不上去。后来得到侍从崔彭等人的相助才上去。王劭听后对文帝说:“这是一个大吉大利的梦:皇上的帝位像高山一样崇高安稳,崔彭恰是那个800岁长寿的彭祖,有他相助,即是长命百岁的好征兆!”这番胡言乱语竟让隋文帝听得十分满意。王劭常随侍文帝左右,他常称文帝有“龙颜戴干”的仪表,并指示给群臣看。他还依仗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散布荒诞言论,预卜国家将如何兴旺,以花言巧语讨得文帝的欢心,保持他的官职。
    所以《隋书》评论王劭说:王劭喜欢用怪诞不经的话语、粗俗鄙野的文字、不合实际的内容,骇人听闻,因而最终为世人所唾弃。
 楼主| 发表于 2011-6-13 17:0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自己有才能,不能只为自己谋私利;别人有才能,也不要轻看人家甚至诋毁人家。
祁黄羊是春秋时代的晋平公手下的大夫。孔子对“祁黄羊之论”的评价是“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祁奚,即祁黄羊。春秋晋国大夫,后任中军尉。晋平公立,任奚为公族大夫。
春秋列国时,一天晋国国君晋平公问大夫祁黄羊说:“南阳缺一县令,你看谁可以去担任呢?”祁黄羊回答说:“解狐可以。”晋平公很惊奇地问:“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为什么要推荐他?”祁黄羊回答说:“国君你问谁可以当南阳县令,并没有问谁是我的仇人呀。”于是任命解狐为南阳县令。晋人都很称赞。
过了一段时间,晋平公又对祁黄羊说:“现在国家缺一尉官,你看谁可以去担当这一官职呢?”祁黄羊毫不犹豫地推荐了自己的儿子祁午。晋平公大为惊讶地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从容回答说:“国君问我谁可以当国尉,可你没有问我谁是我的儿子呀。”晋平公连连点头,说:“好!”于是任命祁午为中军尉。后又推举羊舌赤辅佐自己。晋人又都称赞不已。
后来,孔子听到这件事时说:“祁黄羊讲得太好了!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以说是个公正无私的人啊!”
 楼主| 发表于 2011-6-13 17: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不要去巴结有钱财的人,不要对贫苦的人骄横无礼;不要厌弃故旧老友,不要只喜欢新结交朋友。
东汉时期宋弘做司空的时候,正值光武帝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刚刚死了丈夫,光武帝就和湖阳公主谈论朝里的臣子,去探她的意思。湖阳公主说:“宋公有很威严的容貌和很有道德的器识,在一班臣子里没有一个赶上他的。”光武帝听了,就去对宋弘说:“俗语说,做了官,好把贫贱时候的朋友换过了;有了钱,好把穷苦时候的妻子换过了,人情上不都是这个样子吗?”宋弘说:“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这就是说,凡是贫贱时候交的朋友,是不可以遗忘的,同过甘苦吃着糟糠的妻子,是不可以离异的。光武帝听后,很赞赏他,就对湖阳公主道:“这件事情还是算了吧。”
    宋弘的做法千古流传,他真正做到“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对朝夕相处的妻子念念不忘,而不去讨好巴结富有的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时代庄园社区 ( 京ICP备07504179号-1 )

GMT+8, 2025-5-10 07:48 , Processed in 0.01253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