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庄园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36958

大家好!有人需要《弟子规》光盘吗?友情赠送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6-22 11: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学习时心里有疑问,应随时记下来,有机会就找人请教,确确实实理解清楚。

贾逵是东汉时期的经学家、天文学家。贾逵自小便聪明伶俐,喜欢读书。但家里太穷,买不起纸和笔。读书时,每当遇到好的文章和不懂的文句时,贾逵从不一扫而过,而是借来笔墨将这些内容记在门扇、屏风和自己制作的竹简、木片上,然后找机会向人请教。就这样,一边读,一边记,一年之后,前人写的书籍,他几乎都读遍了。随着不断地学习,他的学识越来越渊博,同他接触过的人都说他是当今奇才,无人能同他相比。   
贾逵从小就聪颖过人。他父亲早逝,母亲既要操持家务,又要为别人缝补浆洗来维持一家的生活,没有时间照料他。幸运的是,贾逵有一个贤惠的姐姐,经常给他讲古人勤奋好学的故事。那时贾逵才四岁,他总是安安静静、津津有味地听姐姐讲故事,听完一个故事,又缠着姐姐再讲一个。可是,姐姐哪有那么多的故事给他讲呢?
  有一天,姐姐正带着贾逵玩耍,忽然听到对面学堂里的老先生正在给学生们讲课,正好讲的是上次没给弟弟讲完的那个故事。姐姐灵机一动,带着贾逵悄悄来到学堂旁边,听老先生讲故事。学堂外边有道篱笆墙,贾逵个子小,姐姐就抱着他,站在篱笆墙外听。以后,每到上课时间,姐姐就抱着贾逵站在篱笆墙外,悄悄地听老先生讲课。慢慢地,贾逵长大了,姐姐抱不动他了,他就拿着板凳站在上面听,不管刮风下雨,从不间断。夏天,烈日炎炎,他顶着酷暑听讲,热得汗水直流;冬天,大雪纷飞,他冒着严寒学习,冻得手脚麻木。姐姐心疼他,几次要拉他回家休息一下,他却说什么也不肯,坚持把课听完才肯罢休。
  就这样,通过几年坚持不懈地听课学习,贾逵到十多岁的时候,已经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加上他平时刻苦阅读,广泛涉猎许多名篇名著,比如《左传》、《四书》、《五经》等,已经达到了能够熟练背诵的程度。
 楼主| 发表于 2011-6-22 11: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房间要整理清洁,墙壁要保持干净,读书时,书桌上笔墨纸砚等文具要放置整齐,不得凌乱,触目所及皆是井井有条,才能静下心来读书。

陈蕃是东汉时期的著名学者,但陈蕃小时候,却十分懒散,经常不扫屋子,东西乱放。有一天,父亲的一位朋友前来拜访,看到他家屋子十分凌乱,而陈蕃却不管不顾,就说:“孩子,为什么不把屋子收拾干净来招待宾客?”陈蕃反而说:“我的手主要是用来扫天下的。”父亲的朋友反问:“连一间房子都不扫,怎么能够扫天下呢?”陈蕃一听,脸红了,马上就打扫房屋,招待客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6-22 11: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古人写字使用毛笔,写字前先要磨墨,如果心不在焉,墨就会磨偏了,写出来的字如果歪歪斜斜,就表示你浮躁不安,心定不下来。  

王献之是中国东晋“书圣”王羲之的儿子。他能诗善文,书法都很绝妙。
    献之的字能达到他父亲那样炉火纯青的地步,跟父亲王羲之对他的精心栽培分不开,但更主要的是由于他在幼年的时候苦练书法。
    献之学书法还有两段生动有趣的故事呢!
    王献之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书法了。8岁那一年,一天,小王献之正在书房专心地练字,父亲王羲之信步走进书房,王羲之想试试小献之下笔的时候腕子用力怎样。他轻手轻脚的走到献之背后,小献之竟丝毫没有察觉。王羲之从身后用力把他的笔杆,竟没有拔出。事后,王羲之高兴的说:“这孩子将来有出息。”
    小王献之听了父亲的话,练字更加勤奋了。写了一段,他觉得自己写的差不多了,捧着自己的字让母亲看。不料母亲说:“差得远呢!”
    小王献之又认真地苦练了两年字,大有长进。一天,他拿几张自己刚写的字给父亲看,王羲之翻了几张,连连摇头,叹了口气,见王献之写的字中有一个“大”字,他提起笔来,在“大”字下面加了一个点,变成了“太”字。
    献之不知道父亲这么做是什么意思,于是又拿着自己写的字给母亲看。
    母亲看了又看,指着王羲之改成的太字说:“你写了这么多字只有这一个点像你父亲的!”
    献之大吃一惊,这一点正是他父亲加的呀!他十分惭愧,深深感到自己写的字还差得多!他站在母亲房里的窗前发呆,下决心刻苦练字,不能自满自足。
    这时,父亲走进来,拍着他的肩头指着院里的大小缸说:“你写完这十八缸水,字就写好了。”小献之郑重的点了点头。从此,他安下心来,刻苦地练字。最后,终于成了继他父亲之后又一个大书法家。
 楼主| 发表于 2011-6-22 11: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书籍课本应分类,排列整齐,放在固定的位置,读诵完毕须归还原处。

         陆倕自幼喜爱读书。六岁时,父亲给他盖了一间小茅草屋供他一个人攻读,并把先秦两汉诸子百家的各类书籍都弄来摆在小茅屋里,让陆倕随时翻阅,但惟独没有《汉书》,他听说不读《史记》和《汉书》不能称为学者,便要求父亲借本《汉书》来读。借回的《汉书》该还了,陆倕却找不到《汉书》中的四卷《五行志》了。父亲每天都追索四卷《五行志》的下落,幸亏陆倕已将《汉书》背熟了,他将所缺的章节默写出来,这才还给了人家。
 楼主| 发表于 2011-6-22 17: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虽有急事,也要把书本收好再离开,书本是智慧的结晶,有缺损就要修补,保持完整。

孔子少年时勤奋好学,十七岁时就以学识渊博闻名于鲁国。虽然孔子学识渊博,可他一生都没有松懈过。
  那时还没有发明纸,书籍都是用竹简做成,然后用牛皮绳编连起来的。像《周易》这样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编连起来的。
  孔子到了晚年,花了很大的精力,把《周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不久,又读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接着,他又读第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在这以后,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又为了给弟子讲解,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这样读来读去,把编连竹简的牛皮绳也给磨断了,不得不换上新的再用。
  就这样,一连换了三次牛皮绳,孔子才把《周易》研究透。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是不满意,说:“如果我能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多理解些《周易》的文字和内容了。”
  由此可见,再聪明的人,如果没有这种刻苦精神,也不能成为有学问的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6-22 17: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圣书 屏勿视 蔽聪明 坏心志

不是高雅有益的书,要丢开它,不能去看,要不就会埋没自己的才智,更会损害自己的思想和志向。

晋朝大诗人陶渊明小时候,读书很用功。他每天都到村外的一棵大树下读书,总要妈妈去找他回家吃饭。时间一长,妈妈有些不高兴了,说:“读书不能不吃饭呀,难道书可当饭吃吗?”陶渊明说:“妈,你不知道,书里的味道比吃饭的味道香多了!”
有一天,有个伙伴向陶渊明求教如何读书。陶渊明说:“我读书并没有什么妙法。我就像一株小禾苗,从书中一点一点吸收养分慢慢地成长起来。”
 楼主| 发表于 2011-6-22 17: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勿自暴 勿自

遇到困难或挫折的时候,不要自暴自弃,也不必愤世嫉俗,看什么都不顺眼,应该发愤向上努力学习,圣贤境界虽高,循序渐进,也是可以达到的。

相传东晋文人王羲之,最终成为大书法家,还和吃饺子有点关系呢。 王羲之,字逸少。琅耶临沂 (今山东临沂)人。东晋书法家、文学家。出身贵族,幼时说话迟钝,年长始显其才。索性坦率,不拘礼节。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善写文章,所作《兰亭集序》,记述了他和谢安等名士宴集山阴兰亭盛况,抒发志趣,文笔雅致,为后世传颂之名篇。精于书法,兼取众长,自辟新任,成为独立的新体。他的书法“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质卧凤阁”,“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有“右军书成而魏晋之风尽”的称誉,被尊为“圣”。其子王献之,亦工书法,成就不减其父,人称“小圣”,父子并称“二王”。
王羲之研习书法,也曾自满自足过,少年时代,他的书法已笔锋初露,震惊方圆百里。一时间赞市充耳,王素之也禁不住飘飘然起来。
一天,王羲之到集市上去,见一家饺子铺门口人声喧嚷,热闹非常。尤其是门旁的那幅对联,分外惹眼。上面写着“经此过不去,知味且常来”十个字,横匾上写的是“鸭儿饺子铺”。这幅对联的内容很有点儿气魄,但是字却写得呆板无力,缺少功夫。王羲之看罢,把嘴一撇,心里暗想:这两笔字也就只配在这等小铺门前献丑!但他又一琢磨那幅对联的口气,心想,这里是什么人的买卖,竟如此狂妄!我倒要去看个究竟,领教领教。
走进一看,只见店铺内矮墙旁设有一口开水大锅,包好的白面饺子,好似一只只白色的小鸟,一个接一个地越墙而过,不偏不倚正好落入滚沸的祸中,饺子铺的伙计,忙前忙后地招呼着顾客。王羲之顺手掏出一些散碎银两,要了半斤饺子,然后坐下。这时他才发现,饺子个个玲珑精巧,好象浮水馆戏的鸭子,真是巧夺天工的奇货!他用筷子将饺子夹起,慢慢地送到嘴边,轻轻地一咬,顿时,香气扑鼻,鲜美溢口。不知不觉间,一盘饺子,全部下肚。
饱餐后,王羲之心想,这鸭儿饺子果然不错,只是门口那幅对子的字写得太拙劣了,我何不乘机露一手,为他们另写一幅,也不辜负这顿美味。想到此,他便问店伙计:“请问你们店主人在哪里?”店伙计指了下矮墙说:“回相公,店主人就在墙后。”王羲之绕过矮墙,只见一位白发老太太端坐在面板前,一个人又包饺子皮,又包饺子馅,转瞬即成,动作异常娴熟。更令人称奇的是,饺子包好之后,老人便随手向矮墙那边抛去落入锅中。王羲之对此三获之惊叹不已,忙上前问道:“老人家,像您这么深的功夫,需得多长时间?”老太太答道:“熟练需五十载,要深练需一生。”
一听这话,王羲之沉思了一会儿,然后又问:“您的手艺这般高超,为什么门口的对于,不请人写得好一点呢?”王羲之不问还好,一问倒使老人生起气来。她气鼓鼓地说:“相公有所不知,并非老身不愿意,只是不好请呐。就说那个刚露了点脸儿的王羲之吧,都让人给捧上天了,说句实在话
 楼主| 发表于 2011-6-22 17: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遇到困难或挫折的时候,不要自暴自弃,也不必愤世嫉俗,看什么都不顺眼,应该发愤向上努力学习,圣贤境界虽高,循序渐进,也是可以达到的。

相传东晋文人王羲之,最终成为大书法家,还和吃饺子有点关系呢。 王羲之,字逸少。琅耶临沂 (今山东临沂)人。东晋书法家、文学家。出身贵族,幼时说话迟钝,年长始显其才。索性坦率,不拘礼节。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善写文章,所作《兰亭集序》,记述了他和谢安等名士宴集山阴兰亭盛况,抒发志趣,文笔雅致,为后世传颂之名篇。精于书法,兼取众长,自辟新任,成为独立的新体。他的书法“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质卧凤阁”,“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有“右军书成而魏晋之风尽”的称誉,被尊为“圣”。其子王献之,亦工书法,成就不减其父,人称“小圣”,父子并称“二王”。
王羲之研习书法,也曾自满自足过,少年时代,他的书法已笔锋初露,震惊方圆百里。一时间赞市充耳,王素之也禁不住飘飘然起来。
一天,王羲之到集市上去,见一家饺子铺门口人声喧嚷,热闹非常。尤其是门旁的那幅对联,分外惹眼。上面写着“经此过不去,知味且常来”十个字,横匾上写的是“鸭儿饺子铺”。这幅对联的内容很有点儿气魄,但是字却写得呆板无力,缺少功夫。王羲之看罢,把嘴一撇,心里暗想:这两笔字也就只配在这等小铺门前献丑!但他又一琢磨那幅对联的口气,心想,这里是什么人的买卖,竟如此狂妄!我倒要去看个究竟,领教领教。
走进一看,只见店铺内矮墙旁设有一口开水大锅,包好的白面饺子,好似一只只白色的小鸟,一个接一个地越墙而过,不偏不倚正好落入滚沸的祸中,饺子铺的伙计,忙前忙后地招呼着顾客。王羲之顺手掏出一些散碎银两,要了半斤饺子,然后坐下。这时他才发现,饺子个个玲珑精巧,好象浮水馆戏的鸭子,真是巧夺天工的奇货!他用筷子将饺子夹起,慢慢地送到嘴边,轻轻地一咬,顿时,香气扑鼻,鲜美溢口。不知不觉间,一盘饺子,全部下肚。
饱餐后,王羲之心想,这鸭儿饺子果然不错,只是门口那幅对子的字写得太拙劣了,我何不乘机露一手,为他们另写一幅,也不辜负这顿美味。想到此,他便问店伙计:“请问你们店主人在哪里?”店伙计指了下矮墙说:“回相公,店主人就在墙后。”王羲之绕过矮墙,只见一位白发老太太端坐在面板前,一个人又包饺子皮,又包饺子馅,转瞬即成,动作异常娴熟。更令人称奇的是,饺子包好之后,老人便随手向矮墙那边抛去落入锅中。王羲之对此三获之惊叹不已,忙上前问道:“老人家,像您这么深的功夫,需得多长时间?”老太太答道:“熟练需五十载,要深练需一生。”
一听这话,王羲之沉思了一会儿,然后又问:“您的手艺这般高超,为什么门口的对于,不请人写得好一点呢?”王羲之不问还好,一问倒使老人生起气来。她气鼓鼓地说:“相公有所不知,并非老身不愿意,只是不好请呐。就说那个刚露了点脸儿的王羲之吧,都让人给捧上天了,说句实在话,他写字的那功夫,真远不如我这包饺子的功夫深呢!常言说的好,山外青山楼外楼,人人都应争上游,一次上游就骄傲,下回定诲人后头!”老人一席话,说得王羲之面红耳赤,羞愧难当,恭恭敬敬地给老人写了一幅对联。
从此,这家鸭儿饺子铺就挂上了王羲之书写的对联,买卖也越来越兴隆了。王羲之本人呢,倒更虚心更刻苦地习书练字了,后来终于成为我国古代著名的大书法家 。
 楼主| 发表于 2011-6-22 17:3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弟子规>的学习到今天圆满结束,感谢大家的鼓励与分享!

<弟子规>是日常行为准则,不是歌谣,会背还要能按照规则具体力行.
<弟子规>是对照自己行为的一面镜子,不是挑剔别人的工具.
<弟子规>是识别真假朋友的法宝,道德情操高尚的人, 他的行为自然与<弟子规>相应.(女性朋友运用<弟子规>选择终生伴侣,将来的婚姻一定幸福)
<弟子规>是儒家思想的根,落实好<弟子规>便打好了成圣成贤的基础.
<弟子规>是我们完成人生答卷的计算公式, 合理运用,您的人生将非常精彩.
望大家认真学习圣贤文化,孝敬父母,友爱身边的人, 敦伦尽分, 愿大家都拥有幸福美满的人生!

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时代庄园社区 ( 京ICP备07504179号-1 )

GMT+8, 2024-5-3 18:47 , Processed in 0.01858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