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如今同园们投重金,誓把洗涤排秽之所变为休闲享乐之地。前几日看CC游欢子家有感,其卫生间装修之描述,那富丽、那豪华,令人仰视;又有铜元相邀,互相观摩装修。有人提议只看会客室,不看卫生间,以避窥人私隐之嫌。但有人不以为然,既为观摩,就应见证人类文明进步,此乃“科学”无禁区。
古代厕所恶臭,如厕者怎样辟臭?《世说新语》记“王敦初尚主,如厕,见漆箱盛干枣,本以塞鼻,王谓厕上亦下果,遂尽食之。”这是说王敦见把用来塞鼻“阻臭”的干枣,误为主人厕中待食之果,悉数食之。这固看出王氏“见识有限”,亦反映出有钱人家辟臭有方。据说“枣能御臭,干烈尤佳”。(按:王敦为晋武帝驸马,后造反被“戮尸悬首于市”。)
以枣塞鼻,可减如厕者闻恶臭之味,却无法阻止恶臭在厕中扩散,皇胄贵族富裕人家如厕,便要更衣。《世说新语》记,“石崇厕,常有十余婢侍列,皆丽服藻饰。置早煎粉,沉香汁之数,无不必备。又与新衣着令初,客多羞不能入厕。王大将军往,脱故衣,着新衣,神色傲然。”其厕所如此奢华,是“斗富”的一种形式。“因遗时脱故衣,遗罢,为故衣着臭不堪用,俾着新衣出,以示其富......。”
辟臭的极致是把粪便消于无形,伊家文书引《武林遗事》记明朝贵族把厕所建成高楼式样,“下设木格,中实鹅毛,凡便下则鹅毛起,覆之,一童子在旁将粪便移去”。慈禧的享受又有突破,据《宫女谈往录》,官房(马桶、便壶)的肚里,“是香木的细末,要干松而蓬蓬着,便物下坠后,它即滚入香木末里,香木末包起来,根本看不见脏东西,当然更不会有什么的恶气味了......。”真的令人叹为观止。
据考证,我国上古时期厕所的设计已于今日洋茅厕相似,其上有漏井,大小便通过漏井落于池中,“池蓄水而流去者,即便旋已”-----此放蓄水去秽物之设计,称“便旋”。以此观之,我国确是厕所先进国,只是和其它“科技”一样,不能与时俱进,遂慢慢被西洋人超前!
[本帖已被作者于2004年6月14日 16时30分46秒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