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庄园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786606

昨天的一场搏斗,太吓人了

[复制链接]
匿名  发表于 2006-10-28 02:38:14
真可怕呀
匿名  发表于 2006-10-30 13:52:38
我时常看见不牵的狗,有的家还养两条或多条.这都是违法的.物业不管,居委会不管,就给110打电话.只要发现就打.现在北京政府很重视养狗问题.
发表于 2006-10-30 14:56:03 | 显示全部楼层
前不久,周汝昌等9名老学者联名致信北京市政府,指出北京人养宠物已经成为一种灾害,呼吁有关方面加强对市民的公德教育,对不文明养犬行为予以惩治,这一呼声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据新华社报道,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武汉等多个城市都开展了养犬管理专项整治,力图营造出文明有序的城市宠物环境。

  “犬有湿草之恩,马有垂缰之义”,狗历来就是人类的朋友,也是忠诚的象征,宠物犬原本应该给城市居民带来生活乐趣和心灵慰藉,为什么养犬却变成了社会公害,以致学者和艺术家们要起而抗议呢?这的确值得整个社会反思。

  曾有一家物业公司在电梯里贴出一则文明告示,语气婉转地规劝养犬的业主,让他们的宠物远离孕妇和儿童,以免带来不必要的纠纷,没想到告示贴出的第二天,就有人在上面写了一行字:“应该让孕妇和儿童远离我们的宠物”。看到这样的“对话”,除了气愤和啼笑皆非之外,更应沉下心来思考它的深层社会心理。

  在文明的社会里,人们往往会着力捍卫自己的私权利,将之视为自身的一种福利。但在有限的公共环境里,多种利益主体必须相互协调和彼此体谅,才会形成文明和均衡的社会环境。如果养犬者过于张扬自己的“养狗权”,把爱犬的喜怒哀乐和吃喝拉撒置于街坊四邻的安居利益之上,忽略了这种权利的实现对他人带来的损害,养犬就会成为公害。

  所以,划定养狗权与安居权的边界,就成为平息狗患、实现人与狗和平共处的必要条件。

  这样的“划定”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养犬人应懂得遵章守法和自我约束,如依法登记、定期为宠物注射疫苗、按照规定区域和时间遛养宠物、收拾宠物粪便以维护公共环境等,还应尊重其他居民畏惧动物的心理,防止宠物恫吓与伤害。只有履行了这些义务,养犬行为才不会侵害他人的福利,才不会导致社区冲突。

  划定养狗权与安居权的边界,还意味着制定细致周密、具备操作性的法规,并依法实行科学严格的监管。从目前有关豢养宠物的城市立法来看,要么是法规过于机械而沦为“观赏性立法”,要么是过于笼统粗疏而挠不着痒处。举两个简单的例子:有的地方法规绝对禁止宠物进入任何公共场所,包括电梯、城市道路和公共绿地,这无异于对狗的囚禁,也会导致养犬人对法规的敌意和漠视,进而把违反法规看作“常态”。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限制宠物乘坐电梯的时间,划定遛狗的特定区域。又比如对违规养犬的处罚,虽然设置了相应的罚款金额,但是举证和取证的具体途径、落实处罚的程序,却又尽付阙如,于是所有的处罚条款都成了摆设。立法与管理的不完善,无疑会纵容少数市民在宠物豢养方面的恶习。

  看起来,养狗是私事,管狗是小事,但从现实观察,养狗者缺乏必要的文明素养,管狗者又缺乏经验和恒心,宠物管理因而成为城市管理的一个软肋。基于现状,要想治理好狗患,全面动员固然重要,但要从基础性的工作抓起,比如开展养犬情况的普查,对所有养犬人进行法制教育,完善社区公约,修订相关的法律规章,为养犬者遵纪守法提供必要的协助与便利,在社区安排专门的人员和场所提供咨询服务等。只有把这些铺垫工作做扎实了,狗患才不会在运动式管理之后出现反弹。
发表于 2006-10-30 15:0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全市召开加强养犬管理专项整治动员大会。记者从中获悉,通过专项整治,我市将实现发现流浪犬的捕捉率100%、城区没有大型犬和烈性犬的工作目标。

  市公安局副局长于泓源昨天表示,自10月下旬至12月中旬,在全市开展养犬管理专项整治,重点解决无证养犬、重点管理区饲养大型犬、烈型犬、一户养多犬、遛犬不拴犬链、违规进入公共场所、犬破坏环境卫生等突出问题。“在集中整治后,我市将建立养犬长效机制,全市养犬管理工作努力实现养犬登记、年检率达100%;登记犬只预防狂犬病疫苗的接种率达100%;入养犬户宣传达100%;发现流浪犬的捕捉率100%的工作目标”。

  此外,我市还将逐步实现城区(除自然村落)没有大型犬、烈型犬,消除一户养多犬现象;农村地区对饲养大型犬实行拴养、圈养,街面上没有大型犬;市场、商店、商业街区、饭店、公园、公共绿地学校、医院、展览馆、影剧院、体育场馆、社区公共健身场所、游乐场、候车室和风景游览区等公共场所没有违规遛犬的现象。

  据悉,我市今年养犬登记年检总数已达55万余只,比去年上升了20%,绝大多数犬已纳入管理范围。今年以来,全市共依法查处各类违规养犬行为1.6万余起;罚款16万余元;依法拘留16人。从2005年至今,我市卫生部门共接诊狂犬病9例,其中外地人在外地发病进京就诊7例,外地人在京发病2例。


编辑说话

  随着狂犬病发病和致死的高居不下,全国再次拉响加强管理的警报。发达国家也在养狗,为何发展中国家却死亡多多?这不仅与养犬管理水平关系密切,也与民众的养犬文明和狂犬病防治知识关系密切。愿下文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受访人李兴旺主任医师: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副主任委员。

  采访人:陈明莲

  ■狂犬病连续高居传染病致死人数首位

  采访人:最近从媒体的报道里,不断看到有关狂犬病的消息,您从这些年的流行情况给读者谈谈。

  李兴旺: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全世界每年因狂犬病导致的死亡人数达5万多,而绝大多数病例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在北美和欧洲,狂犬病主要限于野生动物,人狂犬病多为输入病例或在异地感染入境后发病;而人的狂犬病多见于亚洲的印度、泰国、斯里兰卡、柬埔寨、孟加拉、越南和缅甸等国家,中国也属于人狂犬病严重流行的国家之一,发病数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位。

  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是中国狂犬病病例高发的时期,1981年发病数达7028例。从80年代中期以后,在卫生、农业、公安等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与共同努力下,我国狂犬病疫情逐步得到有效控制,1996年全国仅报告发病159例。但是,自1997年起,全国部分省份狂犬病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近几年来,部分地区疫情上升十分明显,发病和死亡人数不断增多。2006年1~8月全国共21个省份有狂犬病发病报告,共报告病例1874例,其中1735例已死亡。与2005年同期相比,发病数增加了29.2%。发病数较多的省份有贵州、广西、湖南、广东、湖北等省(自治区)。到今年9月,仅一个月全国共报告狂犬病病例393例,与去年同期的287例相比上升了36.93%,死亡318人。今年1-9月累计报告发病数2254例,与去年同期的1738例相比上升了29.69%。近年来,我国狂犬病疫情一直呈上升趋势,病死数量和病死率都高居我国37种法定报告传染病首位。狂犬病发病已经连续5个月位居我国报告死亡数最高的传染病病种。

  ■狂犬病上升原因和家养宠物数量上升有直接关系

  采访人:您认为狂犬病发病率上升的原因有哪些?

  李兴旺:造成狂犬病疫情上升的原因,我认为有公众养犬大量增加,城市的宠物犬、农村的看家犬等数量及密度均明显增加;犬只管理工作不到位,犬免疫接种率低;再有,更主要的原因是公众对狂犬病危害认识不足,被犬咬伤的患者未采取正确的伤口处理和进行狂犬病疫苗接种。

  ■狂犬病病例背后有血泪故事

  采访人:您作为一个传染病的临床专家,能不能讲讲您亲身经历的狂犬病病例给大家进行介绍,让大家加深对狂犬病的认识。

  李兴旺:应该说,每一个狂犬病病例后面都有一个血泪故事,因为一旦得了狂犬病必死无疑。狂犬病到目前为止没有有效的救治方法。

  今年8月,我们病房收治了一位60多岁的湖北老人,发病前一个月老人在老家被狗咬伤,伤势不重,他只对伤口进行了简单的擦药,就算了事。几天后老人满心欢喜到北京探望在京工作的女儿,就在父女团聚的高兴日子里,

  老人开始出现恐水、怕风等狂犬病症状。后来到医院就医被诊为狂犬病,再后来的结果我们不必说了。

  大张是河北廊坊人,今年刚刚40出头,从朋友家要了一只京吧小狗,就在他和狗亲热的时候,小狗给他的上唇咬了一口,虽然伤势并不重,只见了一点儿血星儿,他也是给伤口涂了些红药水,过了两三天伤口就看不出什么问题了。可是一周以后,大张就出现了狂犬病症状。一个正当年的农家顶梁柱,就这样被一只小狗要了性命。
发表于 2006-10-30 21:55:19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不咬狗并不可说狗不咬人.
发表于 2006-11-2 21:4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居民呼吁重新限定遛狗时间

有关部门表示 每个小区情况不同 难以统一限定

◇字体:[大 中 小]   本版PDF 北京青年报:雷嘉 (06/11/02 02:10)

  本报讯 虽然2003年10月起施行的《北京市养犬管理规定》取消了原来城八区限时遛狗的规定,但随着狂犬病发病率的攀升,呼吁重新限定遛狗时间的呼声在社区中和网络上都越来越高。记者了解到,由于现在北京的各类社区之间情况差别大,难以约束统一时间,而物业、居委会很少在约束养犬行为中发挥作用。“文明养犬只靠群众自发是不够的,我们的社区管理者能否根据本社区居民特点,根据自身情况对遛狗时间做出规定呢?”这是望京社区的几位养犬人昨天向记者提出的建议。


  据了解,《北京市养犬管理规定》出台之前,本市执行的《北京市严格限制养犬规定》有明文规定,重点限制养犬地区(即城八区和郊区县的城镇部分),允许携犬出户的时间为晚8点至次日早7点。“原来我们都自觉遵守这个规定,”望京西三区的几位养犬人告诉记者,“即使偶尔早出来一会儿也是个别现象。但听说这个规定取消后,大伙就不管了,现在天冷后,有的人六七点钟就出来(遛狗)了。”在通州区半壁店地区,一位老太太告诉记者,带孙子出门最要注意的是“躲着那两只狗”。老太太说的狗是两只肥硕异常的德国黑贝,在半壁店一带颇有名气,“狗主人不定什么时候就带它们出来,有时是晚上七八点钟,有时是下午。虽然狗都被拴着,但还是吓人,我孙子看见它们就哭。”

  对于遛狗时间的限定,记者以养犬人的身份咨询了昌平区公安局不文明养犬行为举报电话。值班民警表示,《北京市养犬管理规定》施行后,遛狗时间限制的确取消了。对于记者“能否重新恢复”的询问,民警表示,近年来北京新建小区太多,每个小区情况不同,难以做统一限定。这一说法得到了朝阳区团结湖街道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的支持。“老社区里老人多,愿意早上和傍晚遛狗;新建小区里年轻人多,往往晚上10点才带狗出来。你说怎么统一规定?”他说。

  据了解,去年以来杭州已有11个社区与住户签订了规范养犬协议,居委会、物业、业委会与养犬户共同商定遛狗时间,并一起监督办证、年检、防疫、清理犬粪便等文明养犬的环节;上海瑞虹新城小区业委会与养犬户共同商议并倡议了固定遛狗线路和时间,以避免犬伤人、吓人。而据记者了解,目前北京各社区物业中,只有少数为业主提供犬用便便袋,居委会的作为大多是倡议文明养犬和调解纠纷。“我们也不愿意我们的狗吓着邻居,如果物业规定几点遛狗,我们一定遵守!”望京社区的几位养犬人向记者表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时代庄园社区 ( 京ICP备07504179号-1 )

GMT+8, 2025-5-19 14:55 , Processed in 0.015651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