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庄园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91|回复: 14

从血压到精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2-13 07:55:29 | 显示全部楼层

从血压到精神

虽无任何症状与不适,昨晚被量出高压加低压是个傻数!
今天赶紧在家人的督促下去安贞就疹.
挂了血压科的号,自述病情时,我说我急噪,激动,气愤,天天不吃不睡,郁闷,抑郁......医生问:你抑郁是医生诊断的吗?我说是我自己诊断的,结果她说:你转精神科吧!

她到没认为我是精神病,她说现在社会节奏快,几乎90%的人都处在种种压力下,抑郁症边缘的病人比比皆是,就医很重要.大家要注意自己的亚健康状态.
发表于 2005-12-13 15:30:1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不出像您老这样天天乐呵呵的人也抑郁,我等该怎么活呀。
匿名  发表于 2005-12-13 16:28:19
羡慕,连血压都高人一等。
发表于 2005-12-13 18:54:05 | 显示全部楼层
羡慕,连血压都高人一等。

高处不胜寒,大冷的天那
发表于 2005-12-13 19: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处不胜寒,大冷的天那
没有同情心。
匿名  发表于 2005-12-13 19:38:01
就是,心黑得像咖啡渣子,没有同情心
匿名  发表于 2005-12-13 20:21:09
羡慕,连血压都高人一等。


从血压到精神
从安贞到安定
从小营进时代
从野猪欢子到野猪欢孑

看出来了,那个冒名的野猪欢孑应该看精神科了!
匿名  发表于 2005-12-13 21:12:22
从血压到精神
从安贞到安定
从小营进时代
从野猪欢子到野猪欢孑

看出来了,那个冒名的野猪欢孑应该看精神科了!
e
发表于 2005-12-13 21: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洪昭光再推健康新观念
http://health.163.com 2005-11-25 13:23:25 来源: 健康时报   网友评论 3 条
  编者按:

  著名的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教授前不久在第十六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期间,在小范围内为参会的医生做了一场题为《健康快乐100岁》的讲座。在讲座中,洪昭光教授提出了许多健康新观念,精辟的道理,凝练的语言,琅琅上口,令人受益匪浅。本报记者据此对洪教授进行了独家专访,以一版、二版、三版3个版的篇幅,隆重推出这篇报道,以飨读者。

  21世纪的健康新标准

  阅读提示:不衰老的标准:80岁的老年人生活完全自理,30分钟走两公里。在我国,80岁的老人30分钟走1公里就算不衰老了。

  国家目前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洪昭光教授认为,每个公民都能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就是最重要的节约行为。洪昭光告诉记者:根据卫生部公布的资料:2001年,中国卫生资源的总消耗为6140亿人民币,占当年GDP(即国内生产总值)的6.4%;因病、伤残及过高死亡损失7800亿人民币,占当年GDP的8.2%,将两项相加,单是2001年,我国因为健康的资源消耗一共损失14000亿人民币,占GDP的14.6%。“14000亿是什么概念?长江三峡工程建设总投资2000亿人民币,南水北调东、中、西三条运河50年建设总投资才5000亿人民币,可是健康的资源消耗1年就损失14000亿———这是一个多么沉重的数字啊!”洪昭光说。

  “没有健康,和谐也无从谈起。”洪昭光教授说,“一个不注重健康的人,如果中年猝死,对配偶来说是中年丧偶,对孩子而言是幼年丧父,对老人而言是老年丧子……死亡对死者本人的损失只是冰山一角,还会直接打击至少10个最亲近的人,几十个朋友,还有工作、事业的损失等等,更是无法估计。”

  21世纪的健康新标准应该是什么样的?洪昭光总结了几句话:“健康快乐100岁,天天都有好心情,60以前没有病,健健康康离退休,80以前不衰老,轻轻松松100岁,自己少受罪,儿女少受累,节省医药费,造福全社会!”

  “什么叫不衰老?”他总结道,“外国人的标准:80岁的老年人生活完全自理,30分钟走2公里。中国老年人由于历史原因,过去生活苦,所以80岁的老人30分钟能走1公里就算不衰老了。”

  “人人都有一死,就像花开花谢。不过死的方式不一样:一种死亡叫自然凋亡,即无病无痛,无疾而终,平安百岁,快乐轻松。就像宋美龄女士那样,106岁时在睡眠中安详故去,自己不痛苦,别人不悲伤。但有更多的人却是另一种死亡,即病理死亡。”

  “最近,有关方面对中关村从事高科技工作的硕士、博士进行了一个死亡岁数统计,发现平均不到53岁。硕士、博士本来是社会的菁英、国家的栋梁,却一个个英年早逝,这对国家、社会、亲人是多么巨大的损失啊!”洪教授口气中充满了惋惜和沉痛,“由此可以看出,创建节约型社会、和谐社会,每个人都要从自己做起,从维护自己的健康做起!”

  洪昭光介绍,按照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健康由四个因素决定:一是父母遗传,占15分;二是环境,占17分———其中社会环境占10分,自然环境占7分;三是医疗、医院、技术,占8分;四是个人生活方式、生活行为,占60分。“也就是说,决定一个人的健康的因素中,个人的生活方式、生活行为占主体———健康的钥匙就在自己的手里。”

  “忽视健康,伤害的不止是自己,还要殃及后代。”洪昭光指出:“父母高血压,子女有45%的几率得高血压;父母双方一个高血压,子女有28%的几率得高血压;父母双方血压正常,子女得高血压的几率只有3.5%。”他举例说:“我们医院救治一个小女孩,她7岁时,胆固醇指数就很高,11岁患上了心绞痛、心肌梗死,13岁时冠脉造影3支,血管高度狭窄,15岁时一走路就容易发作心绞痛,不得不做冠脉搭桥术,冠脉搭了4根桥,和叶利钦搭得一样多,比克林顿还多一根。为什么?因为这个小女孩的爸爸和妈妈的胆固醇都高,具有家族高胆固醇脂血症……”

  吃太饱的猴子死得快

  阅读提示:不偏食,不贪食,管住嘴,迈开腿。

  去年,卫生部公布了中国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调查结果:中国高血压病人1.6亿,高血脂患者1.6亿,超重者2亿,肥胖者8000万,糖尿病人2000万。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膳食有两大误区:第一是儿童偏食,造成缺钙、缺铁、缺碘;第二是成年人多食或贪食,造成肥胖、高血脂、脂肪肝、冠心病、糖尿病。

  “食色性也”,饮食是生活的情趣之一。那么怎么才叫科学饮食?洪昭光要人们记住两句话,第一句是:什么都吃。他说:“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中国居民膳食健康指南》,8条中的头一条就是食物多样化。一个人需要42种营养素,没有一种食物可以满足人体的全部需要。食物种类多才可相互补充。”第二句话是:适可而止。七八分饱,感觉正好,营养够了,不多不少。他说:“人类的进化,使饱腹感滞后,因为血糖升高有个过程,血糖还来不及升高时会感觉不饱。等感觉到饱,已经吃多了。”

  洪昭光举了一个动物实验的例子:“美国做过一个动物实验:两群猴子,一群吃饱为止,一群七八分饱。10年下来,每餐吃饱的猴子肚子大、高血脂、脂肪肝、冠心病的多,100只猴子病死了50只。另一群猴子苗条、健康、精力充沛、活蹦乱跳,100只死了12只。15年时,顿顿吃饱的猴子都死光了,高寿的猴子都在七八分饱的群中。最后的结论是:低热量的膳食是健康的法宝。”

  洪昭光说:“美国白宫保健医生来中国讲学时,送了一句话给听众:吃饭七八分饱,走路爬楼慢跑。但北京的百姓总结得更简单:管住嘴,迈开腿。”

  膳食“一荤一素一菇”

  阅读提示:“菇”有三个好处:降低胆固醇、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儿童喝奶,长得好,皮肤好;中年喝奶,提高体质和骨密度分值;老年喝奶,动脉硬化慢,高血压发病低。

  洪昭光介绍,现在联合国提出21世纪最合理的膳食结构:一荤一素一菇。一菇即是指蘑菇、香菇、金针菇、树菇、草菇、黑木耳或海带。他详细解释说:“首先,人一定要吃荤。因为人有32颗牙齿:4个犬齿,28个是门齿和臼齿。犬齿是吃肉用的;门齿像刀子,用来‘切’蔬菜水果;臼齿像磨,磨五谷杂粮豆子。所以人应该以素食为主,适当吃肉。人不同于老虎和狼,它们满口都是犬齿,只能吃肉;人也不同于牛羊,牛羊只有门齿和臼齿,只能吃草。人的牙齿结构和黑猩猩、狗熊是一样的,所以都属于杂食动物。荤菜保证摄入动物蛋白和高级营养,素菜保证了摄入纤维素、矿物素、维生素。菇类食品有三个作用:第一,可使胆固醇下降,血液黏度下降,动脉硬化的可能减小。第二,菇类食物含有香菇多糖,可提高免疫力,降低癌症发生几率。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北京每死100人,就有22人的死因是癌症,但香菇吃得多的地方,癌症发生就少,尤其是胃癌。第三,菇有抗氧化作用,使细胞凋亡慢,人的衰老变慢,老年痴呆减少。”

  洪昭光说:“合理膳食的‘一二三四五、红黄绿白黑’以前我已讲过多遍,这里只强调‘一’,即一袋牛奶。中国人体质总体不及西方人,就是因为西方人肉类和奶类食物吃得多。从1900年到2000年这一个世纪里,日本男子平均身高长了19厘米,女子长了18厘米。原因就是二战后,政府拿出钱来通过国民营养法,为中小学生每人每天免费提供一袋牛奶。对牛奶的消费,西方年人均300公升,美国400公升,印度都70公升,中国才7公升。儿童多喝奶,骨骼密度大,个子高,皮肤好。”

  洪昭光举了个例子:“我在北京观察了两组孩子:父母高矮一样,一组喝奶,一组不喝奶。那组不喝奶的小女孩,家里很有钱,家长就给她买燕窝、鳖精、蜂皇浆、西洋参。很快女孩长胖了,不到9岁就来月经,到20多岁身高才154厘米。另一组的小女孩,每天睡觉以前喝一袋牛奶,加片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D,15岁时身高168厘米,而且皮肤滋润、细腻。”

  “喝奶可不光是孩子的‘专利’,中年人喝奶,体质提高,骨密度分值高,老了以后骨质疏松很少;老年人喝奶,动脉硬化慢,高血压发病率低。”他说,“神舟6号的宇航员一天要喝三顿奶,早晚是牛奶,中午喝酸奶,酸奶中的乳酸菌可改善肠道菌群状态,但晚上喝对牙齿不好。虽然我们不能每个人都到太空遨游,但在保健上,我们完全可以向神舟6号的宇航员学习。”

  喝酒要当“君子”

  阅读提示:滴酒不沾,得病多,死得快;少量喝酒,得病少,寿命长;多量喝酒,病更多,死得更快。

  洪昭光说:“酒是一把双刃剑。少量喝酒可预防动脉硬化,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延长寿命。”他引用来自保险公司的统计结果:滴酒不沾,得病多,死得快;少量喝酒,得病少,寿命长;多量喝酒,病更多,死得更快。少量喝酒即酒中含15-30毫克酒精,对身体最好。

  洪昭光告诉人们,通过对酒精浓度的测试,再联系与人的神经反应,科学家发现人喝酒后,随着酒精浓度加大会经历五个阶段:少量喝酒,人是君子。此时人精神兴奋,语言增多,情绪愉快,表现得像君子,这是最佳状态。第二杯酒下肚,人开始变成动物了———第二杯酒使人变成孔雀。这时酒精达到40毫克,人就像孔雀开屏,喜欢吹嘘、炫耀自己。第三个阶段变成狮子。这时酒精增加到80毫克,人会变得目中无人、刚愎自用、爱吹嘘而且骄傲,脾气也变大了。第四个阶段酒精增加到120毫克,人就变成猴子,即失去自控能力:不该说的也说了,不该办的事也敢办了,不该签的字拿起笔就签。酒后误事就是在猴子这个阶段。第五个阶段就变成蠢猪了,酒精摄入量在160~200毫克。此时人思维混乱、语无伦次、步履蹒跚、东倒西歪,然后昏睡,甚至出现昏迷甚至死亡。戴安娜发生车祸后,司机血液酒精浓度为280毫克。

  “酒不能不喝,但喝酒也要当‘君子’,最多变‘孔雀’也就行了。”洪昭光做了这样的忠告。

  减肥学学查尔斯王子

  阅读提示:饭前喝汤,苗条健康;饭后喝汤,越喝越胖。

  洪昭光告诉大家,看一个人的饮食是不是做到了七八分饱,标准有两个:体重和腰围。

  理想的体重是:身高减105。比如一个人身高170厘米,
e
发表于 2005-12-13 23: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说洪昭光,总有一天会变成李宏zhi第二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时代庄园社区 ( 京ICP备07504179号-1 )

GMT+8, 2025-5-18 18:17 , Processed in 0.01298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