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庄园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61|回复: 13

奥运会別人的?法,也許對我們是一種很好的教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9-3 01:0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奥运会別人的?法,也許對我們是一種很好的教益

美国《时代周刊》:虚假繁荣在愚弄中国人自己
  在雅典,中国人如愿以偿地拿到了金牌总数第二的位置,单从金牌排行上来看,
中国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体育强国,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



  在男子110米栏的决赛中,来自中国的刘翔以巨大的优势击败了其他所有选手而夺
冠,估计这块金牌会使刘获得百万美圆以上的收入。但很难让人相信的是,中国人会
因此加大对田径项目,尤其是男子田径上的经济投入,他们似乎对一些冷门项目和女
子项目更感兴趣一些。



  中国人是纯粹为了追求金牌而去比赛,而我们则同时还在享受这一切。我们的体
育在为我们谋求财富,而他们的体育则一直在花着纳税人的钱。如果可以的话,我们
愿意用5块游泳金牌去换取一块男子篮球的金牌,中国人不会这么做,他们更重视金牌
的数量。



  中国人在为他们所取得的成绩欢呼,似乎没有人感到他们事实上受了愚弄,“阴盛
阳衰”和“热门项目的疲软”得到了回避,他们所取得的金牌影响力都有限。中国的体育
界高官在请赏的同时,也用一种虚假的繁荣再一次愚弄了国民。




  俄罗斯《莫斯科时报》:如果失去特有的制度,中国的竞技体育将不堪一击


  中国人利用从苏联学来的计划经济体育制度最终在雅典击败了俄罗斯,对于我们
来说,单从金牌数字上来看,这是一个失败。

  但是中国并不具备当年前苏联的群众体育基础,尽管前苏联也是社会主义国家。
现在的俄罗斯、乌克兰拿到的金牌数量并不少,这和当年雄厚的基础体育是分不开
的。



  而在中国则不是这样,他们几乎没有群众体育,学校体育教育水平也非常之低。
如果不是这种全年集训的国家队的体育制度,中国的竞技体育将是非常脆弱的。而且
从历史发展来看,不能创造物质价值的事物最终还是会走向消亡。毕竟不是每一个运
动员都会接到广告合同。




  日本《读买新闻》:中国不是体育强国;妇女解放到了一种病态


  中国运动员在雅典的表现并不能证明他们的强大,他们从来也不是什么体育强
国。他们病态的妇女解放使他们的女人地位比男人还高。他们的女人夺得的金牌数几
乎是男人的两倍。



  中国的女子篮球在本界奥运会上没能进入前8名,队长苗立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因为中国男篮的成绩不好,她们想为男篮争口气,因为立功心切反而导致输球。


  另人可笑的是,在她说话之前,中国男篮已经进入了8强,而她们则只能去争夺第
9名。中国男人要想争气不能靠女人出色来完成,而要靠自己去做。



  尽管我们当中有大多数的(日本)人还在坚持中国人是劣等民族的说法,但是刘
翔和他们的皮划艇选手孟关良、杨文军已经证明了他们在身体素质上并不比欧美人种
差。但是中国体育总局还是把发展的重点和投资都放在了乒乓球、羽毛球和一些女子
项目上,这很让人费解。



  女子项目的确更容易出成绩,但是女子项目的强大能说明什么呢?中国人既然想
彻底摆脱自己“东亚病夫”的称号,就该让他们的男人站出来向世界去证明。




  英国《泰晤士报》:2008,中国只靠女子项目就有可能击败美国


  当李婷和孙甜甜站到了奥运会女双冠军领奖台上时,她们再一次证明了中国妇女
的无所不能。在女子项目中,中国人总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她们的女子柔道、女子游
泳、女子赛艇、女子摔交,女子跆拳道、女子场地自行车……等等,都是世界一流的水
平,而他们的男选手,似乎在赛场上还看不到影子。



  在影响力比较大的团队项目上,中国的女子足球、篮球、排球、手球、垒球、曲
棍球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其中女排还获得冠军。而除了由NBA巨星姚明领衔的篮球
外,其他的队伍都没能拿到去雅典的机票。



  2008年,中国的女子项目将遍地开花,而与之相对应的是他们的男子项目的节节
败退,因为他们可以不通过预选就可以参赛,但他们却远不具备参赛的实力。中国人
可以单单依靠女子项目就可以轻松击败美国。



  很难想象中国居然是个以妇女为主导的国家,如果不是,那么这一切又说明了什
么呢?难道在同样的种族中,真的是妇女比男人更优秀吗?




  德国《明镜周刊》:中国的竞技体育走的是一条歪路


  雅典奥运会是德国的又一次失败,但这不是什么致命的问题。在统一以前,东德
就可以在金牌数字上超出美国,但这并不能表明东德就比美国强大。对于现在的中国
而言也是同样如此。



  东德的体育发展制度剥夺了运动员的自由,他们不能把体育当做一种乐趣,因为
这是他们的职业,尽管在名义上他们仍然是业余运动员。实际上他们的训练强度要远
远超出其他国家,而且政府也会为他们投资,这在资本主义国家是不可想象的。



  另人感到的惊奇的是中国人过分依赖女子项目,当0:8输给了德国女足后,世界
末日似乎已经到了,而后她们居然向全国人民公开致歉,他们的男足好象还没有过类
似事件发生。把男人的压力都转移到女人身上,这简直是难以想象。



  32块金牌,这样的胜利并不值得去欢呼,但我们没必要去干扰中国人的自我陶
醉。至少我们对他们的女子举重金牌不会垂涎三尺



匿名  发表于 2004-9-3 04:12:16
不知道是否真得这么写的,我看不出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地方,我看到的是酸葡萄。
女的怎么了,再说男的也拿了12。5块金牌,其中体现力量的如体操,举重,田径、皮划艇,等等。
如果这么说日本算什么?除了一块马拉松,3块游泳,其余全是柔道。摔跤,那日本不仅没进步还退步了,不要拿这种文章给国人看,我觉得要是反思的话就是我们是否在金牌,和全民健身之间的重视程度有待商榷。至于什么男的女的拿金牌,纯属胡言。
我们已经很自卑了,很谦虚了。美国人喜欢什么,我们就重视什么,比如田径游泳,篮球,网球、要是中国像美国一样强大的话,估计真像那句笑话所说:泰森改打乒乓球,
我们现在在别人以前的优势项目上取得了突破,又有人说什么男女比例。如果下次我们金牌第一,男女平衡,估计又会有人说:按照人口的基数来算,中国的金牌还不是第一,随她怎么说,听啦啦咕叫,还不种庄稼了。
匿名  发表于 2004-9-3 05:08:39
丁页,
我们还要问那个卑鄙的岛国,你有多少金牌是柔道得的,你们的蛙王,是否采用了违规的海豚式摆腿,
我们是否还要问美国:你们的金牌有多少是黑人运动员得的。你们收了多少裁判的照顾,
我们是否还要问德国,为什么冷战后你们东西德1+1〈1,是否是因为以前东德服了兴奋剂。
TT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4-9-3 16: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TT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4-9-3 16: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4-9-3 17: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没错~绝对是酸葡萄~他们根本不愿意也不能够接受中国在经济上、政治上、军事上还有体育上的强大~~~说实话,在每一位中国运动员登上金牌领奖台的那一刻,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响彻在雅典上空的时候,我都有一种难以言表的激动,为自己身为一名中国人而无比自豪!!!愿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
谢谢大家!!!呵呵~
 楼主| 发表于 2004-9-3 17:3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奥运金牌的陷阱-----7亿元一粒的摇头丸
1984年7月29日,一位叫许海峰的中国人,在洛杉矶普拉多射击场击发的最后一枪,以总成绩566环获该届奥运会的首枚金牌,这是中国获得的第一枚奥运会金牌。许海峰也许没有想到,他这一枪也同时打开了一个陷阱——奥运金牌的陷阱。
    随着许海峰的这一枪,中国沸腾了。尽管那时中国还没有电视直播,报纸和电台传播着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许海峰捅破了一层叫‘东亚病夫’的纸,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亲自为他颁奖”,“一个积弱百年的大国,经历了生死涅槃之后,这个东方巨人在1984年的洛杉矶宣布了自己的醒来。”从此体育一下成为中国人实现“强国梦”的象征。
    100多年来,中国饱受外国列强的侵略和蹂躏,在中国人内心激起一种强烈“强国梦”。1949年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宣布“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曾经把我们的“强国梦”点燃到最高潮。1950年代,中国出现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经济强国运动,“大炼钢铁”、“超英赶美”、“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等激动人心的口号,曾让多少人相信我们的强国梦明天就会实现。但违反自然规律的蛮干,不久就引来“自然灾害”的恶梦,破灭了那场短暂的经济强国梦。
    1960年代开始,中国人又把强国梦寄托到军事上。和经济强国梦的失败不同,这次中国政府没有让中国人失望。在“勒紧裤带造原子弹”的军事最优先政策下,中国的军事强国努力取得了重大突破。1964年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人造卫星上天,这些都曾让无数中国人激动得热泪横流。到1970年代,中国拥有了可与美苏超级大国抗衡的世界第三位军事力量,中国军人的士气也达到历史最高潮。一时间中国人确实感到难以言表的自豪感和扬眉吐气,深信中国已经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了。
    原子弹爆炸、卫星上天给中国人带来的自豪感,远远不是奥运会金牌可比的。但就在我们享受那种强烈自豪感的同时,人们吃惊地发现:我们碗里的肉没了。此时中国人终于明白“勒紧裤带”造出来的原子弹其代价有多大,军事强国的强国梦实在太沉重,中国人开始厌倦了。
    进入1980年代后,邓小平提出裁减军队和军费,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的倡议,得到人们热情的拥护,人们已经没有兴趣与美苏进行原子弹、导弹的竞争了。这次中国政府吸取以前搞“经济大跃进”失败的教训,提出一个比较切合实际的“四个现代化”经济强国梦,到2000年达到小康水平,到2050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不过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这个“四个现代化”的强国梦太漫长,如果在这漫长的期间内没有一些让我们感到自豪兴奋的东西的话,很多性急的人会感到郁闷焦躁。
    就在此时,随着许海峰的一声枪响,中国人发现一个可以很快实现的新强国梦:体育强国梦。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中国队夺得15枚金牌,排名第四,这个金牌的名次使我们找到了可以产生自豪感和畅快心情的那种东西。从此,奥运金牌的数量和名次,成为中国人新的强国梦的寄托。
    这次中国政府又没有让中国人失望,中国队的奥运会金牌数量逐年上升,2000年悉尼奥运会获得创纪录的28枚金牌,排名世界第三,比第二位的俄国仅少4枚,中国俨然成为世界第三位的体育大国。奥运会场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此起彼伏奏响的国歌,让中国人感到强国之梦已经离我们不远。
    历史有时总要和人们开玩笑,1960年代到1970年代的军事强国梦,把中国军事引上一条畸形发展的歧途;而1980年代燃起的体育强国梦,又把中国体育引入一条畸形发展的歧途,在不知不觉中,中国正在陷入一个奥运金牌的陷阱。
    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以前,国家体委只是一个不太受重视的穷单位,运动员和教练员的待遇也不高。那时的体育界还没有摆脱毛泽东时代“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体育思想,国家体委的办体育宗旨是提高人民的身体素质,即毛泽东说的“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而许海峰的那一声枪响,使国家体委的办体育宗旨,一下子从大众体育猛然转移到了竞技体育。此后中国政府提高了运动员和教练员待遇,改善了运动员的训练设备和体育设施,不过那时的提高程度还是有限的。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中国队辜负了人们的厚望,仅获得5枚金牌,被后人称为“兵败汉城”。
    “兵败汉城”让中国政府明白了夺金牌的难度:奥运金牌有很大的偶然性,单靠少量明星运动员是很危险的,必须要搞人海战术,用“东方不亮西方亮”来确保奥运金牌的数量。此后中国政府大幅度提高了体育经费,并提出一个以争夺奥运金牌为目标的体育发展计划——《奥运争光计划纲要》。
    《奥运争光计划纲要》提出,建立一支人数多达17000人左右的以争夺奥运金牌为目标的专业运动员队伍,专职教练员人数也要达到4900人。该计划还提出了具体奋斗目标:在2000年第27届奥运会上,取得金牌名次在第二集团的领先地位,缩小与第一集团的差距,达成具有80个以上奖牌的争夺实力。
   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中国队获得28枚金牌,奖牌总数为59枚,基本达到了《奥运争光计划纲要》提出的要求。面对中国老百姓的金牌期待,中国队交了一份让他们满意的答卷。一时间大家沉浸在振奋的喜悦之中,中国在体育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证明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的“体育一等国”,中国人的强国梦已经在体育这个领域提前实现了。这次雅典奥运会显示出来的人们对金牌的渴望和期待,可以说中国人对奥运金牌已经达到“崇拜”的地步。
    就在人们为中国奥运健儿的金牌自豪振奋的时候,他们也许不知道,一枚奥运金牌的成本代价有多大。中国为争夺奥运金牌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中国用于备战奥运会和体育方面的投资是多少?中国官员对此都是讳莫如深,只是听到体育界的人这样讲:“我们的费用是逐年增加的,我们的费用是得到保证的”。
   尽管如此,从各种渠道还是透露出一些信息。据国家射击队介绍,他们练习所使用的枪支、弹药、飞碟均从国外进口,可以想象射击队每天训练的日常消耗不会是一个小数目;据国家羽毛球队介绍,他们每年出国参加外事比赛的费用达六、七百万元。中国各种运动队每年都要出国参加大量的外事比赛,那么整个中国队的外事比赛费用每年应该在亿元以上。
    国家体操队教练钱奎说:从2001到2003年,国家体操队每年的费用为2000万元这只是体操队的训练费用,并不包括运动场馆的建设费用。这样国家体操队备战奥运4年,训练费用就要花去8000万元。如果体操队得到三枚金牌,一枚金牌的成本是
2700万元;如果只得到一枚金牌,一枚金牌的成本就是8000万元。
   这只是最简单地计算奥运金牌的训练成本,没有把运动员早期培养的费用计算在内,实际上一枚金牌所花费的费用远远高于这个数字。我国主要是以“少年体校”的方式来培养运动员的,培养一个运动员大约需要花费七、八年的时间,所有的费用都由国家负担。现在中国各地少年体校的在校生约有20万人,如果每人每年花费的培训费用为2万元的话,那么20万人一年就要花费40亿元。
   体育总局科研所的研究员李力研透露了这样一个数字:1988年汉城奥运会时,体育总局事业费每年10亿元;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时,体育总局事业费涨到每年30亿元;2000年悉尼奥运会,体育总局事业费又涨到每年50亿元。按这个数据计算,雅典奥运会备战4年,中国就要花费200亿元。如果这次中国队获得30枚金牌,那么每枚金牌的成本就差不多是7亿元,真可谓世界上最昂贵的金牌。
    据报道,俄国为了备战雅典奥运会,2004年的体育经费增加了三倍达到33亿卢布,合计人民币约4亿元,而以前俄国的体育经费每年只相当于1亿多人民币,俄国备战雅典奥运会4年的体育开支不超过8亿人民币。俄国这次夺得30枚以上的金牌应该没有问题,这样俄国每枚金牌的成本差不多是2500万人民币,而中国则是7亿人民币。中国夺得一枚奥运金牌的成本为俄国的28倍。
   为什么中国的奥运金牌如此昂贵?原来中国又掉进了奥运金牌的另一个陷阱,就是奥运会的比赛项目是根据欧美人的身材特点来设置的。欧美人身材普遍高大,力量和速度是他们的强项;亚太人身材普遍矮小,灵巧和技术是我们的强项。奥运之王的田径比赛项目,是根据欧美人的身材特点制定的,基本都是跑、投等速度和力量的竞技,这就使身材相对矮小的中国人很难与身材高大的欧美人抗衡,因此夺牌的成本就很高。
   如果田径设置一些灵巧型比赛项目,比如爬杆(以前曾是奥运项目,后被取消)、跳绳、秋千、武术等,欧美人的身体比较笨重,必难于取胜。所以中国应该合印度、印尼、日本等亚洲人口大国,向奥运会提出修改比赛项目,多设置一些有利于亚洲人种的比赛项目。亚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60%以上,可是亚洲的奥运金牌数却远远落在欧美后面,这是一件不正常的事。真的是因为亚洲人是病夫吗?我看奥运比赛项目设置的不公平,是造成亚洲奥运金牌偏少的主要原因。
    然而中国体委的对策却是“削足适履”,不积极向奥委会抗争项目,而是削自己的脚来硬穿奥运会这双鞋,自然使得中国奥运金牌的成本异常昂贵。前一段时间传闻2008年北京奥运会要增加武术项目,现在似乎是没戏了,好像中国方面也没有特别抗争。
    还有更不可思议的事,中国体委又提出了一个“119工程”,就是在田径、游泳、水上等119个枚金牌的奥运亮点项目上重点投入,与欧美国家展开“高端体育”的全面竞争。原来体委的官员听到了老百姓的一些议论:“世界影响大的、群众喜欢看的项目(田径、足球等)没赢,大家不感兴趣的东西拿了一堆奖牌。”119工程的出笼,就是为了满足老百姓的“要求”,提高金牌的含金量,改变中国在田径、游泳、水上等含金量高的项目上亮点太少的被动局面,塑造一个真正一流体育强国的形象。
    
 楼主| 发表于 2004-9-3 17:3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是“119工程”挑战的正是中国人的体格最不合适的比赛项目,中国人的先天体格差距注定了“119工程”必然失败。至今为此,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在“119项目”上很少拿到金牌,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而中国体委还在向这个违反自然规律的不现实工程里,大把大把地投钱,他们说:“不追求金牌的体育就是失败的体育,我们对于金牌的追求是不计成本的。”
    真是“不追求金牌的体育就是失败的体育”吗?前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退任后回到他的湖南老家,在家乡说了这样一番感叹的话:“我当政最大的遗憾是人民的
体质改善得还不够快,日本人的体质提高得比我们快,二战后他们的平均身高增加了12厘米,而我们还不到4厘米。我这个1.68米的个头,回到家乡居然算是个大个子,太像话了。”搞体育出身的伍绍祖的这番话,应该让“金牌第一”的国家体委当政者,有一点反思和清醒。我们的体育,已经忘记增强大众体质的本来宗旨,变成一部争夺奥运金牌的机器。
    一般人很难体会“亿元”单位的金钱是一笔多大的财富,因此这里用对比的方式来帮助大家理解中国体育的花费有多大。去年中国“神舟”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航天办主任谢名苞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已经开展10多年,使用资金约为180亿元人民币。”而10多年来,中国用于体育的经费超过了360亿元,足够搞两个载人飞船的项目。我们也许该问:是奥运金牌的含金量大,还是神舟飞船的含金量大?
    近年来中国向俄国购买了不少先进武器,比如排水量8000吨“现代级”导驱逐舰(每艘价格4亿美元),“基洛级”常规动力潜艇(每艘价格9000万美元),Su-27先进战斗机(每架价格3500万美元)……。对比一下,中国为准备雅典奥运会,4年间花费200亿人民币,约合25亿美元,这笔经费可以购买6艘导弹驱逐舰,27艘潜艇,70架先进战斗机。200亿元已足够组建一只现代化的舰队了,可以说备战雅典奥运花的钱让我们失去一只现代化的舰队。
    1999年8月31日,一群人聚集在颐和园东宫门,庆祝颐和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建设部副部长赵宝江讲话说:“颐和园是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的骄傲……。”可是这个让中国骄傲的颐和园,却是挪用海军军费建成的,它的建设让中国失去了一只也曾经是中国骄傲的北洋舰队,更给中国带来丧权辱国的割地赔款。今天当我们批评满清政府挪用军费造花园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想到,我们现在也
在变相地挪用军费去打造奥运金牌。是为国争光的奥运金牌重要,还是保家卫国的军舰战机重要?
    去年联合国官员托马舍夫斯基考察了中国的教育状况后,批评中国政府对教育不够重视,其实每个中国人都能切身体会到中国教育现状的危机。我们的官员们一提到办教育,就会面露愁容地说:地方政府资金难,没有钱啊。地方政府真的没有钱吗?
   最近在《陕西日报》上看到一篇题为“省体育事业成果丰硕”的报道,文中说:“借西部大开发及四城会的东风,我省扩建、改建了一批体育场馆,全省各级政府共投资近20亿元,扩大体育用地6000余亩,其中省体育场等设施建设达到亚洲一流。”陕西是中国的贫困省,陕西是全国失学儿童比较严重的地区,而陕西省却在没有钱修建小学的同时,花20亿元来修建亚洲一流的体育场馆。可见在我们的官员心中,“教育工程”的份量,和“奥运工程”比起来,实在是太轻了。
    为了使中国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上学,海内外的华人发起了“希望工程”捐款活动,帮助贫困地区修建“希望小学”。为失学儿童修建一所希望小学的费用不过20万元左右,而夺取一枚奥运金牌的成本则要7亿元,用这笔钱可建造3500所希望小学。如果按每所小学100人计算,建造3500所希望小学,就能挽救35万儿童避免成为文盲。打个不恰当比方:中国队每拿一枚奥运金牌,就要付出35万儿童失去受教育机会的代价。如果把备战雅典奥运会的200亿元用来办教育,能够修建10万所希望小学,可以让1000万失学儿童上学读书。假如你坐在领导人的位置上支配这200亿元,你是选择夺取
30枚奥运金牌,还是选择让1000万失学儿童上学读书呢?
   2000年悉尼奥运会,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投资3.2亿美元,用于体育场馆建设和城市改造。希腊是50年来承办奥运会的最小国家,但希腊是奥运会的故乡,希腊政府为了办好这届奥运会,提出了33亿美元的预算,为悉尼奥运会投资的10倍以上。由于希腊的计划过于宏伟庞大,在实际修建过程中不断超支,现在已超过70亿美元,据预测雅典奥运会的最终花费可能高达120亿美元,这笔开销将使希腊人20年喘不过气。不过好在希腊已从欧盟获得了经费补助。
   中国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之后,中国的气魄更大,北京奥运会的投资预算额为350亿美元,是奥运史上破纪录的最大规模投资,可见中国人对奥运会和奥运金牌已经达到如痴如醉的地步了。但我们也应该知道这样一个常识:把中国比作一个金字塔的话,科技、教育、国防就是金字塔的基底,而竞技体育则是修建在基底之上的金字塔顶尖。奥运的狂热正使我们作出非理智的行动,我们正在抽取金字塔基底的砖瓦,去修造它的顶尖。这样持续下去的话,中国这座金字塔总有一天要失去平衡而崩塌。
    好在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对奢华的北京奥运工程做重大的修改。位于北京市北辰东路的2008年奥运会主会场——国家体育场,是瑞士建筑师赫尔佐格设计的鸟巢形超现代建筑。这个“鸟巢”体育场的造价高达35亿元,有一个可开启的屋顶,能容纳10万观众。现在“鸟巢”体育场的修建已经停工,它正在修改设计方案,去掉可开启的屋顶,以减少造价。2004年7月27日,北京市市长王岐山传达了上级“节俭办奥运”的精神,他说:在筹办2008年奥运会过程中,北京奥组委及其他
相关部门必须牢固树立“节俭办奥运”的观念,尽最大努力降低工程造价。
    曾几何时,要办一届“盛况空前”的北京奥运这种大操大办的宣传销声匿迹,“节俭办奥运”悄悄成为北京奥运的主旋律,大概中国政府领导人察觉到中国的国力已越来越承受不起倾尽资源发展“金牌体育”的重荷。有人甚至提出在2008年北京奥运之后,取消国家体育总局等庞大体育机构,学习西方国家的办体育方法,国家只负责大众体育,把竞技体育交给民间去办。
    在另一方面,中国老百姓对奥运金牌的要求“水涨船高”,也把中国体育推
>进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人们对奥运金牌的期待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奥运金牌的数量

>届比一届多,而且希望获得更多田径、游泳等含金量高的金牌,这就给中国体委一个

>大的社会压力。为了满足老百姓“水涨船高”的要求,体委不得不进一步投入更多的人

>力物力,以保证向老百姓交一份“满意”的答卷。为了确保2008年北京奥运夺金牌的数

>量和质量,体委将扩大国家队的编制,增设国家二队,把目前1300多人的国家队扩大

>3000人以上。但在扩大体育队伍的背后,又会带来多少成本开支的增加呢?
   在各种媒体的轰轰烈烈宣传下,奥运金牌的竞争已经上升到国家荣辱的竞争,记者们正在编织奥运金牌让中国赢得了世界的尊重的神话。可是他们偏偏忘了交待一件重要的事情:体育只代表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一个侧面,而并非全部。前苏联、前东德的奥运金牌数都大大超过西方国家,可是前苏联、前东德非但没有赢得世界的尊重,反而自己土崩瓦解了。这个前车之鉴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一个国家赢得世界的尊重要靠综合国力,而综合国力的提升要靠“科教兴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点燃“奥运金牌”这股虚火,难道不是丢了西瓜捡芝麻吗?
>我们固然盼望夺得更多的奥运金牌,但我们也应该明白:奥运金牌承受不起我们所有

>强国梦。
>>
>>
>>
>>    现在奥运金牌已经变成一个汲取国家金钱财富的陷阱,它让我们陷得越来

>深而又难于自拔。我们应该回想一下40年前军事强国梦的教训。40年后的今天我们明

>了一个道理:原子弹是我们需要的,但它不是我们的全部,我们不能为它付出太多。

>而在40年前的当时,如果有人提议“我们不要为造原子弹付出太多”,会有几个人能听

>得进去呢?
>>
>>
>>
>>    今天我们又面临着同样的情况。在人们对奥运金牌欢呼雀跃的时候,如果

>人说:“奥运金牌是我们需要的,但是它不是我们的全部,我们不能为它付出太多”,

>又会有几个人能听进去呢?也许20年后,等我们舔着奥运金牌强国梦给我们带来的创

>时,人们才会明白:今天的我们多么幼稚。
匿名  发表于 2004-9-3 18:09:10
同意,支持。
匿名  发表于 2004-9-3 23:28:30
不同意,总有些人愿意在这个时候唱反调,是为了语出惊人,还是为了自己显得另类,世人皆醉我独醒,还是为了挣稿费,不得而知。但是,我们现在的了金牌总是好事,或许不向报道上所说的会增加工作热情,但是起码会增加民族自豪感,会增加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美国是富有的,不也还是不遗余力的,甚至收买裁判来增加金牌数吗?为什么起有些人来显得事不关己,旁观者清,觉得这样很酷吗?幼稚。要照作者的逻辑,我们除了体育以外,其他得像歌曲,戏曲,音乐,舞蹈,等等都是没有用处的,都不要再投钱去搞了,
最可气的是那原子弹说事。连原子弹都是一个空幻的强国梦,那还有什么是实际的。等着别人来打吗?一派胡言。哦不是针对姗姗。我知道这个文章不是他写的,我是针对这篇文章的作者。她要莫就是一个精通中文的日本人,要么就是吃了什么隔夜的东西不消化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时代庄园社区 ( 京ICP备07504179号-1 )

GMT+8, 2025-5-16 03:03 , Processed in 0.01490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