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庄园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35|回复: 1

转发: 一个空军的人透露了包头的飞机失事原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1-26 17:43:49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 一个空军的人透露了包头的飞机失事原因


1)老总要求提前起飞复华科技陈苏阳总经理当天要赶一个10点在上海举行的会议,一进机场就找
东航工作人员协商,无故,即打电话给东航上海总公司的关系人,那人一个电话,飞机即决定提前。
2)液压系统预热时间不够加拿大也属寒冷地区,故CRJ200型飞机带有液压油恒温系统(防止冻结),
>但在飞机冷起动时对预热时间有严格的规定。东航班机提前10分起飞,包头前一夜的气温又低达零下15度,造成预热不充分(有一个小油块没有溶化)。
3)升降舵起飞后30秒失灵起飞28秒后,小油块流入升降舵控制中,造成油路堵塞,升降舵失灵。这就是飞机想升但升不高的原因。31秒,机长起动液压油紧急加热装置(EHS),引起液压系统失火(东航嫌加拿大的原装液压油贵,采用的比较廉价的日本液压油),造成飞机尾部起火,黑烟是液压油燃烧引起的。
4)机长欲迫降在水面上南海公园的水面非常醒目,机长想紧急迫降在水面上,但是,没有成功
匿名  发表于 2004-11-26 18:58:18
该给包头空难找一个怎样的理由?

随着两个橙红色黑匣子分别被找到,“11·21”空难事故原因的调查程序正式启动。这无疑将牵动着每一个关心此次空难事故的公民的心。不仅那些遇难者家属在等待着,痛恨灾难企盼平安的人都在等待着。
  作为公众舆论的代言人,媒体在此次空难事故调查中的表现令人满意。在24日下午国务院“11·21”事故调查小组的第三次新闻发布会上,各路记者带着自己的调查成果,纷纷向有关人员进行了“求证”。其中,有四个问题最具有“求证”价值:其一,由于飞机提前起飞,液压系统没有进行预热,造成飞机升降系统油路堵塞,飞机想飞飞不高;其二,东航没有采用较贵的加拿大液压油,使用了较廉价的日本液压油;其三,空难遇难者中,有三人持的是他人身份证登机;其四,10月31日以后,东航把本应由自己进行的航前航后检修交由包头机场完成。
  对于普通公众来说,这四个问题,无论哪一个都足以酿成此次空难;然而,首次与媒体正式见面的东航方面领导、东航集团总经理李丰华,却以内行的口吻,对这些问题“轻而易举”地予以了全盘否定。联想到首先被排除的“人为因素”,我们这些大概有些弱智的“外行人”不禁想问一句:这个肯定不是,那个也绝对不可能,飞机又不会无缘无顾掉下来,那么,究竟该给这次空难事故找一个怎样的理由呢?
  在记者提出的四个问题中,第一个涉及到专业问题,笔者不敢置喙;第二个问题,李答曰:“东航是严格按照航空总局的要求使用标准燃油的”,这个回答无疑话里有话,甚至是间接承认了记者的质疑;第三个问题,首先说明机场安检没有过关,安检的意义是什么?如果安检都形同虚设,飞机上什么事情不能发生呢?我以为,这不仅不是和空难无关,反倒有必要把首先被排除的“人为因素”再次一番考虑;第四个问题更加严重,等于是说飞机没有做安全检查就直接飞上了天,长此以往,即便没有这起空难事故,空难事故的发生或许也“只在朝夕”吧?
  不是“外行人”爱找茬,实在是看惯了说假话也敢“拿头担保”的我们,必须保持应有的警惕。记者本没有调查事故的责任,但是,既然记者已经“帮着”提出了这些问题,检查组就应该认真予以考虑,而不是轻率地矢口否决。记者的质疑其实就是“举报”,每一条线索都值得珍惜。更何况,无数的事实证明,记者的质疑总是有一定合理性的,这里边不仅结合了他们自身的专业素养,往往也结合了咨询专家的意见,并不是“无知者无畏”。
  或许,对事故的定性总是困难的,因为这涉及到哪些人该承担哪些责任。但愿在调查包头空难的原因时,能真正排除另一种意义上的“人为因素”。  
□ 舒圣祥   中国经济时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时代庄园社区 ( 京ICP备07504179号-1 )

GMT+8, 2025-5-16 16:42 , Processed in 0.01132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